第44版:今日博爱/理论研讨 上一版3
浅谈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对策
文化唱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郭 军
农村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俞思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战略目标。加深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读了徐学庆博士所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使人感到文化建设在农村是一个广大的领域,致力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是会有所作为的。

  在中国,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和环节,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心必然放在农村文化建设上。

  这本书走出书斋、走出讲台,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切中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题。全书围绕怎样才能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这个主题,把创新之处即写作重点放在机制建设层面,由此论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十大机制。在机制创新这个有机整体上,几乎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这些机制的作用,切实改变农村文化建设“一手软”的状况,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直接的借鉴和服务作用。

  本书把农村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深刻社会变迁来思考,紧紧把握中国大地上的伟大实践而进行著述,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坚实的、丰厚的。同时,本书所论与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完全一致,其所展开的,就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作出深入论述的宏伟图景。这说明,作者关于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问题的研究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反映了充分领会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上所形成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不竭的写作源泉。而反映这个时代的伟大变迁,服务于这个伟大实践,正是中国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本书作者长期深入实际、潜心研究。采取的是严谨的、坚实的治学态度,除了精心加工和修订基本文字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深入实践、来自实践、向实践学习,通过理论总结,再回到实践。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一种对于实践的感情和对于研究对象的深厚感情。有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的: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和农村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这种特殊感情驱使着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哺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中所展现的朴实学风,给人以实践中带来的清新气象。这说明,只有坚持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弘扬务实求真的精神,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中推动理论创新,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机遇。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