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正在阅览室里读书。
本报记者 麻 酩
近日,记者到北朱村采访新农村文化建设,看到村口偌大的戏台旁,一群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晒太阳,有说有笑,便走上前和她们攀谈起来。
“俺们村的文化活动多,一年到头也闲不住,尤其是从农历正月初二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五,村里热闹着呢,今年还专门从北京请了‘江湖十三侠’来表演呢!”说起村里的文化活动,在北朱村生活了近40年的芦纹珍抢着发言。
“你知道俺村的‘五好家庭’不?我原来就当选过,村里奖励俺去深圳旅游,在那儿头一回坐了船,可带劲儿了。”芦纹珍自豪地告诉记者,“‘五好家庭’评选一直是俺村人的骄傲,自1981年开始以来,30年从未间断过,现在‘五好家庭’已经成为俺村人勤劳、善良、遵纪守法的代表。”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爱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里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组织和投入力度,每年至少举办一台自办的春晚,全民参与的秧歌、耍老虎、篮球、书法等活动层出不穷,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民风朴实,村风文明,整个村里洋溢着和谐、安静、幸福的生活气息。
走进北朱村村委会大院,文化气息也分外浓厚:庭院正中央一个大铁牛格外醒目。“这代表了我们踏实、能干、勤劳、朴实的干部作风。”张小爱介绍。
顺着楼梯上到二楼,一朵美丽的莲花图案展现在眼前,再抬头,只见天花板上一群群白鸽图案仿佛要展翅欲飞。
“莲花象征村干部为官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清廉执政;白鸽象征着和谐、平安、吉祥,这也是我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在村里营造一个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气。”对于农村工作,张小爱自有一套屡试不弃的法宝,用她的话说,就是要做就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每天出出进进,这些文化元素就牢记在心了,村里浓厚的文化意蕴,无形中就增添了我们的工作活力,工作带劲着呢!”北朱村大学生村干部韩晶笑着说。
“村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经济是村里的实力,而文化却是村里的魅力,是村发展的灵魂。”张小爱坦诚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3个文化活动场所(村委会广场、敬老院大院、学校操场)。每天晚上北朱村都灯光通明,有篮球友谊赛、舞蹈、太极拳、太极扇等活动。此外,村里还投资20多万元,购置安装了95件健身路径器材,建了10个健身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地方;投资10万元购置了电脑、电器、图书等设备,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为群众提供了学习、阅览的好场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10月份,北朱村又投资270万元正在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大院。“到时候群众来这里,就能享受到各种娱乐活动了。”张小爱自豪地告诉记者。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英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