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版:要闻C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热烈祝贺市十一届人大四次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胜利召开
政协委员李文彩与贫困农民“结亲”
一眼机井满眼春
黎明脚步为两会添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春走基层 怀川好风景
一眼机井满眼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高小豹

  一垄垄绿油油的麦苗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镶嵌在明媚的春光里;一位老农扶着一把铁锨站在田埂上,满眼含笑地看着一股股清水流进麦田……2月14日上午,武陟县三阳乡东尚村北地,一幅春色写意图映入记者的眼帘。

  “自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到村里后,俺村新打了17眼机井,现在浇地一点都不愁了。”今年60岁的东尚村村民赵立保乐呵呵地说。在该村北地,记者看到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座绿色的小房子,一扇扇铁门有的紧锁、有的敞开。“那是国家给俺村盖的机井房,里面是60多米深的机井。浇地的时候,只要打开房门,一推电闸,清凉的井水就被抽上来了。”赵立保指着那些绿房子说,“这一排4眼机井够第一村民小组、第二村民小组几十户村民浇200多亩地呢!”

  赵立保早些年在该村第二村民小组任组长。据介绍,过去该村北地只有两眼机井,村民为了浇地,几家兑钱买一台潜水泵和几盘引水软管。每到浇灌农田时,几家人一起挂水泵、接电源,轮流浇地。由于田间机井少,加之近几年水位下降,每家三五亩地浇一遍需要大半天时间,有时赶到晚上,一守就是一夜。

  “现在好了,啥时候地旱了,一个人打开机井房,合上电闸就能浇地。”赵立保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政策,为俺村打了17眼机井,水泵固定在机井房里,地埋1米深的连接管,可以将井水引向分布在田间的10多个出水口。浇地时,只要带上一段软管、拿上一把铁锨,就能让农田喝个饱。

  在问到现在种地还有什么困难时,赵立保笑着说:“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咱对国家真没啥说的。可要再站高一点,就是希望这些政策能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科学种地的乐趣。”

  “这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让农民实现了科学种田。”谈到国家农业综合项目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三阳乡主管农业的副乡长刘光才说。据介绍,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民建设了灌渠、机井等水利设施,让三阳乡三阳、南小庄、北小庄、东尚、西尚、前刘庄、西封等村庄的1万亩农田受惠;2010年,武陟县水利局投资近500万元在西封、付村等6个缺水严重的村规划建设了6000亩地埋管道节水小区,配套机井125眼,还为每眼机井装上了遥控器,让机井房周边300米范围内的农田实现遥控浇地;去年在建

  的2011年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完工后,将让9000多亩农田实现现代化浇地;今年刚刚开展的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将让该乡6000多亩农田实现科学浇灌。

  三阳乡党委书记王晓洋说:“国家的惠农政策推行后,一些村庄的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了,庄稼长势一天一个样,这让一些尚未享受这些政策的村民羡慕不已,盼望能扩大政策的受益范围。”随后,他又说,“村民们的觉悟都很高,不仅积极配合项目工程建设,还结合实际情况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后期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三阳乡乡情,我们还将开展‘引黄入焦’工程,届时将会提高地下水位,滋润乡里大部分农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