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微博呼吁焦作两会关注“蔬菜滞销”
@若即若离_豫: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焦作人,在郑州上学工作已经12年,但时刻关注家乡。去年冬天《焦作日报》持续报道蔬菜滞销问题,建议作为本次两会讨论的一个话题。
本报记者昨日回访焦作“萝卜哥”:没心情种菜了,想种经济作物
@焦作日报官方微博:2011年年底,不懂网络的你看电视受郑州“萝卜哥”启发,也让朋友在网上发帖求助解决滞销的萝卜和大葱,经本报等媒体报道后,情况如何?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王同顺(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村村民,被网友戏称为焦作“萝卜哥”):经过网络呼吁和媒体报道,我们几家的菜都卖完了。但是,现在我没心情再种菜了,也没有种小麦,地先空在那里,等回来再种地黄、山药等经济作物。其他乡邻,有的种上了小麦,有的地也空着。
@焦作日报官方微博:为什么想种经济作物?
王同顺:蔬菜不能存放,我想着地黄、山药好存放,也能多挣点钱。
@焦作日报官方微博:不种地的时候去打工吗?打工和种地哪个挣钱更容易些?
王同顺:不种地时去打工,现在我正给人打井,一天能挣80元到100元。打工比种地挣钱,但不是长久之计,还是种地安稳些。
微博网友热议:送走“萝卜哥”,再来“白菜妹”怎么办
@中国食品网微博:古有“开仓放粮”,今有“开仓放菜”。但如今“开仓”不是收成不好而是收成太好而滞销的悲剧。
@东方网评论:“@上海发布(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叫卖蔬菜是民生亮点,为信息流通提供了更好的渠道,微博互动也给各方提供了更多金点子。
@御姐微胖界:凭借微薄之力,“萝卜哥”的蔬菜卖出去了,如果再有“白菜妹”、“萝卜妹”等需要解决滞销问题怎么办?一个个解决,能忙得过来吗?
希望农户菜好卖、市民吃好菜
靳小兵(市政协委员、焦作沃蓥农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认为蔬菜滞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间环节的蔬菜经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是菜农进城存在困难;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现在工商税务已经有优惠了,其他部门对菜农进城也持引导的态度,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比如划定临时性的季节性摊位。希望从菜农到市民餐桌的距离能再拉近一些,减少中间环节,这样菜农的菜就好卖了,市民也能吃上新鲜价低的蔬菜。
蔬菜滞销是个案,但也不能放弃每一个农户
焦国(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据人大调研,蔬菜滞销在整个焦作地区并不普遍。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一直在为包括蔬菜种植在内的,搞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开绿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趋势。一些地方的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好典型。一些小散户蔬菜滞销,对整体影响不大,但对这些农户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事。关注民生具体就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不抛弃、不放弃每一户农户。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让农户不再愁
牛越丽(副市长,昨日上午参加市政协农林组分会场小组讨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建设,重在转型。落实到农业这一块,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我市传统农业发展基础不错,但离以机械化、产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支撑。拿粮食来说,种子繁育是一块,科学管理是一块;规模化发展是基础,发展势头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还能获得专项奖励;产业化水平提高是拉动,产业化链条拉长拉大,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农产品的深加工。应多方携手共同努力打造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担保、合作社和农户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良性运行模式,让农户不用发愁东西卖不出去。
本报记者 方家禾 原文钊 实习生 赵 新
市政协农林组分会场小组讨论现场。 本报记者 田建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