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来之不易,荣誉实至名归。
日前,焦作市中医院荣膺“三级甲等医院”,这不仅标志着该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内部管理都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迈入我国医疗机构的第一方阵,也标志着我市中医卫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正在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回顾市中医院创建“三甲”之路,其间充满了坎坷、辛酸,充满了曲折、艰辛。但是,每一步也都凝聚着全院职工励志创新、奋力拼搏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全院职工造福桑梓、精诚奉献的精神和情操。
创建“三甲”,关键在决策
创建“三甲”,硬件是前提创建“三甲”,技术是保障
焦作市中医院成立于1976年,1998年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院已经过成为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开放病床401张、13个临床科室、28个特色中医专科门诊、10个医技科室的焦作地区集医疗、急救、保健、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并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部爱婴医院、国家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市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市文明单位、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以及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针灸推拿职业学院、焦作卫生医药学校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市中医院也面临着加快发展、改革创新、扩大规模、提升服务等诸多难题。为此,2010年5月,市中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经过多次调研,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推进医院工作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此来大力提升中医服务体系和内涵建设。
创建工作伊始,该院就成立以院长徐书立为组长的创“三甲”活动领导小组,抽调医、药、护、技骨干组建创“三甲”工作办公室,并迅速召开创“三甲”动员大会,使创建工作全面有效地展开。
市中医院创“三甲”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副市长乔学达两次亲临医院指导创建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市卫生局局长袁树庄多次对创建进度进行指导督察。
创建“三甲”,硬件是前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市中医院不断加快技术发展步伐,其整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体内伽玛刀)、高强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系统、介入治疗等,大大提高了肿瘤的治愈率和缓解率。该院开展的半导体激光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腹腔镜、宫腔镜、椎间盘镜等微创手术、骨病矫治、断指、断肢再植手术,在本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同时,该院的六位一体治疗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结石病、各种骨折、妇科病、儿科疑难病、不孕不育、烧伤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据统计,现在,市中医院拥有磁共振、美国双螺旋CT、CR、半导体激光刀、血液净化系统、电子胃镜、肠镜、四维彩超,集腹腔镜、宫腔镜、椎间盘镜、关节镜、前列腺镜于一体的全数字化高清晰手术室整合系统以及第五代电子波体外碎石机等高新优设备200余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央投资的地市级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河南省10个地市级重点中医院项目之一——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医院占地64亩,位于我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南水北调主渠南岸和新区主干道人民大道北侧。届时,新老中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8.6万平方米、床位1400余张,市中医院将成为规模大、设施齐、功能全、环境美的现代化、数字化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创建“三甲”,技术是保障
医疗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就得不到业内及社会的认可。为了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市中医院与河南中医学院教务处、研究生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依托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省中医院,定期邀请专家到医院进行学术讲座、技术指导,组织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分批分期到省级医院对口学习。同时,和上述医院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书。为促进医疗学术水平的发展,调动专业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市中医院重新修订完善了《科研、著作、论文奖励办法》;为使年轻医师应诊水平快速提高,建立了“新进医疗人员考核办法”,对新进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及实践技能考试;为了强化西医人员的中医认知度和医务人员病历书写水平,举办了为期一年的“西学中培训班”和“病历书写培训班”,使西医人员应用中医药的能力显著提高。
据统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院共外派进修14人次、参加各类短期研修42人次、组织院内大型业务讲座11次、组织三基考试6次、组织医疗人员应知应会专场考试24次,面向社会引进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生20余人。医护人员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8篇,申请市科研鉴定2项,其中《中药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荣获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中药多途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妇宝饮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中的应用分析》等6项课题正在研究中。
作为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市中医院还承担着焦作市四城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任务。为此,市中医院组织专家授课,历时2个月,讲授168课时,培训学员416名,受到了市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创建“三甲”,服务是根本
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标准,是市中医院创建“三甲”的根本。为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该院实行划价、收费一体化,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一日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并重新对缴费、取药等服务窗口进行了布局,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在所有病房安装了空调、电话、传呼系统以及设置卫生间,更换床单元设施,使病房的环境趋于宾馆化,让病人充分感受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同时,该院设置了咨询台,配备了候诊椅、轮椅、自动取款机、电话,并为病人开展外地邮寄服务。
创建活动中,该院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及“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医院优质服务工作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及时的服务,让病人“来到医院放心,住在医院安心,走出医院称心”。同时,为强化全院医护人员优质服务意识,市中医院编撰印发了《员工文明服务手册》,规范全院职工的言语仪表和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
为给广大患者和家属提供有特色的中医药服务,市中医院对院内、门诊、病房、楼梯等处的标志牌、指示牌进行统一制作安装,在门诊大厅、候诊区、走廊、学术报告厅等张贴中医药名家画像及中医药相关知识展板,并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理念,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市中医院通过一系列举措,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患者家属满意率明显提高。
创建“三甲”,管理是基础
为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给今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市中医院制定完善了《特诊特治告知制度》、《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医疗及医技科室技术操作常规》、《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核心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和操作规范,并专门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严格处方点评制度,制订《合理用药工作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处方点评制度》等。同时,该院及时调整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6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形成了二级护理质控体系,修订完善18项护理工作核心制度34种专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和26种常用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使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并专门成立病历书写评价专家组,经常性地抽查现运行和入档病历书写质量,定期组织专家深入一线科室督查,强调对12项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
为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体系建设,加强对全院各科医院感染的检查和指导,该院领导与各临床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监测,特别是加强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高危区监测,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做好预防及控制,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做好一次性用品、职业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保证医疗安全。
2011年3月,市中医院被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执法局授予“2010年度依法执业A级单位”称号。
创建“三甲”,特色是活力
把医院建成中医有特色、西医有实力、中西医结合有优势的现代化中医院,是市中医院一贯坚持的建院方针。近年来,该院始终以“打造名院,建设名科,培养名医”的“三名”建设为抓手,出台《关于提高中药使用率奖励办法》、《临床科室单项、综合指标月奖励决定》等措施,鼓励使用中草药和采取非药物疗法,并要求重点专科开展6种中医诊疗项目、其他科室至少4种诊疗项目,进一步使诊疗活动突出中医药特色。
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方面,2011年5月,市中医院的脑病科顺利通过省中医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评审组验收;骨伤科被定为市级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作为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在本地区中医康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孕不育专科是市级中医特色专科,日门诊量100余人次,就诊病人覆盖豫西北、晋东南地区。
在突出特色思想的指导下,市中医药特色项目增长显著,目前开展中医诊疗项目102种,门诊中药处方比例占67%,医院注册制剂品种32种。
悬壶济世润桑梓,精诚奉献写新篇。
借助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东风,市中医院业务量不断刷新,就医患者满意度大幅被提高,医院的公信力不断增强,不但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量的倍增和质的飞跃。2010年,该院被焦作市卫生局评为“中医工作先进集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焦作市中医院站在新起点,将全面启动医院跨越发展战略,抓制度建设、抓规范化服务、抓医院文化建设、抓医疗质量提高,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医院,为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焦作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