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 楠
“多年来,垃圾围村一直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一大顽症。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基本、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和要求。”在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温县祥云镇张寺村党支部书记马九毅提出的治理农村垃圾难题提议在分组讨论现场引起了共鸣。
马九毅说,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成倍增长,垃圾处理问题日趋严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两大源头。以前,家家户户养猪养鸡,很大一部分生活垃圾都能由禽畜消耗。如今,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村里的大型牲畜都实行集中饲养,养鸡养鸭的农户也越来越少,造成很大一部分本来可以利用动物消耗的生活垃圾无法处理。而随着农民建房热潮的高涨,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村里。对这些垃圾进行集中运送、处理、掩埋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大部分乡村没有能力建立起能够适应农村卫生整洁要求的保洁员队伍,垃圾处理能力十分有限。
马九毅建议,要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管理机构和财政支持。在镇里成立爱卫会,在村里成立环境领导小组,明确管理目标,实施定期检查,落实经费开支,按人口比例建立起农村保洁员制度,使农村垃圾能够及时清理、运送、掩埋、处理,保持村容村貌的卫生与整洁。
本报记者 聂 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