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张 旭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状况,我市可以借鉴外地市的经验,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市政协委员、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郜海生说,“实行自行车全面免费租赁,不仅便民利民,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状。”
郜海生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拥有小型机动车17.9779万辆,其中市区拥有6.8373万辆,平均每天新增100辆。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切实的解决办法,将大大影响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郜海生建议,在我市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解决市民短途出行问题。他说,单车计划最早的发源地是在法国里昂,法国里昂曾陷入城市交通拥堵困境,2005年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市区设置340多个租赁点,各点都配置10多辆自行车,结果里昂街头机动车流量下降了4%,里昂实施成功后巴黎跟进。同样在纽约、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公共自行车也都被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我国杭州率先建立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上海、武汉等地也进行了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实验,受到当地居民欢迎。
我市可根据实际需求,先择部分城区先行试点,借鉴外地市的成功经验,以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方式,实行自行车免费租赁。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