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市发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谋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克难攻艰,务实重干,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
实现重大突破
龙年伊始,省政府印发了《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这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省出台的第一个支持市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方案。自此,焦作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上升为省级战略。
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和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牵头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发扬“白+黑、五+二”不辞辛苦、连续作战的作风,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勇当经济转型示范市排头兵。
一是抢占先机,牵头谋划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战略构想。为抢抓政策机遇,2011年9月28日,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的带领下,市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办等部门专程赴京,走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对国家即将出台《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详细了解,与国家部委在政策、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沟通并达成共识,为《指导意见》出台后深入贯彻落实创造了条件。为抢占先机,市发展改革委利用国庆节休息时间,结合焦作实际,抓紧研究对接《指导意见》,努力找准突破口和契合点。为突出“转型”和“示范”,继市政府《关于将焦作定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请示》文件上报省政府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紧锣密鼓、日夜奋战,加紧研究起草《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二是站位全局,加紧研究。起草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广角视野和高度,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在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领导讲话精神和先进地市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做到“四个结合”,即紧密结合国务院《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紧密结合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河南省和焦作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市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转型”、“示范”,探讨如何持续延伸拓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研究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四个结合”,起草出符合焦作实际的《总体方案》;研究经济转型的实质和内涵、经济转型与“三化”的关系、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系、经济转型的重点任务和支撑保障、“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等重大问题;研究如何发挥焦作战略地位,与周边地市联动发展;研究如何通过经济带动社会转型、思想转型,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要素结构转型三大战略目标,提出了我市经济转型的重点任务、支撑保障和组织实施,着力在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带动。经多方调研和吸取各县市区、市直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经23次修改,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上报省政府,省领导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研究提出意见。
三是主动融入,紧密对接。为把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尽快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推进《总体方案》尽快获得省政府批准,市发展改革委加强了与省政府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对接,并常驻郑州,多次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理解与支持。省发展改革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为更进一步突出指导性和焦作特色,市发展改革委密切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对《总体方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将16367字、30页的《总体方案》压缩修改为11822字、20页。2011年12月25日,在吸收省直18个部门和省发展改革委22个处室意见的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以正式文件将《总体方案》及审查意见上报省政府。2012年2月3日,省政府以豫发〔2012〕14号文件印发全省实施。
四是建章立制,扎实做好综合协调推进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为具体推进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工作、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市发展改革委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综合组、课题组、项目谋划组、项目督导组四个工作机构,建立了办公室例会制度、衔接制度等。加强了项目谋划和督导,牵头谋划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项目3685个,项目总投资18008亿元;采取专项调研、市县乡联动、联审联批、加强督导、项目推进等多种方法,印发督导简报11期,解决问题660个,其中立项问题265个、土地问题111个、规划问题121个、环评问题118个、其他问题45个,有力促进了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项目建设。 景国红
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2011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是近年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投资额最大、年度计划投资完成最好、关系全局重大项目推进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省考核我市的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6%;29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6%;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45个,同比增加115个,完成投资275.8亿元,同比增长105.8%。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的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郑焦城际铁路投入征迁资金2.7亿元,目前,全市已征迁居民约600户,征迁建筑物约19万平方米,征地约2300亩,交付线路约47公里,已建成桥梁墩身约200个、框架涵洞50余座,建设路基约450万立方米;龙源电厂2×60万千瓦机组、焦作东区2×30万千瓦热电机组和焦作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丹河电厂异地扩建项目替代容量的焦电5#、6#机组通过省发展改革委核查;焦作东站升级改造项目预可研已编制完成,即将进行专家论证评审;焦作海关项目主体工程封顶,与海关配套的监管场所进展顺利;市图书馆、科技馆后续工程完工,已交付使用。 冯小红 刘 平
资金争取工作创历史新高
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积极向上沟通衔接,2011年共争取到国家、省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项目251个,政策性资金12.4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其中,国家资源枯竭转移和转型项目3个,政策性资金3.7亿元;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农业项目61个,政策性资金1.8亿元;厦工机械等工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16个,政策性资金3398万元;节能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个,政策性资金4325万元;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现代服务业和物流项目8个,政策性资金1640万元;能源交通项目84个,政策性资金2.5亿元;保障性住房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2个,政策性资金8345万元;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社会事业项目46个,政策性资金2.0亿元;公检法司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政策性资金6725万。 李亚平 张彦丽
战略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
经市发展改革委牵线搭桥、最初对接和密切接触,与市直有关部门、焦作新区密切配合,成功引进了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项目和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中国兵器焦作光电产业园投资规模扩大到20亿元。
经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推荐,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是近几年来认定数量最多的一年;河南理工大、思可达两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地方联建工程实验室”称号。
杨 波 从金梅
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作取得新进展
牵头起草的《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完善了《焦作市产业集聚区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9531”建设目标,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预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工业投资3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70亿元;在2011年全省集中观摩点评活动中,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获得豫北片区第二名。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沁北产业集聚区、孟州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名单,沁北产业集聚区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常红虎
实施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建设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副市长牛越丽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湘任副组长的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委纪检组长司玉昆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严格实施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票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
三是精心部署,加快进度,落实“早、实、快、全”工作机制。不等不靠,做到项目建设“早”实施,为民办事求“实”效,争分夺秒“快”行动,市县乡村“全”动员,强力推进田间工程整体进度。
四是加强协调督导,凝聚工程建设合力。牛越丽、陈湘与相关部门深入一线,多次协调解决田间工程存在的问题。同时, 3个督导组每周深入分包县市开展督导,听取汇报,现场察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查漏补缺,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牵头组织实施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居全省前三位,提前完成省定任务,在我市召开的全省农经系统业务技能和田间工程培训会上,省新增粮办和省发展改革委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和做法。曲 涛
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推进工作有新进展
经市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云台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6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之一;云台山、神农山、陈家沟等文化旅游项目获得790万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占全省总量的9%;组织编制了《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市政府印发实施;成功推荐市恒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为河南省6家联动示范企业之一;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市投资集团发行城投债券22亿元,创同等城市发行规模最大、利率最低。 李 洁
节能降耗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5%左右,完成省定目标;超额完成省定“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位居全省第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二是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佰利联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等9个节能项目全部竣工,该批项目实施后能够实现年节能量10.2万吨标准煤。
三是开展节能监察和监测。对我市40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节能监察和监测,对使用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工艺企业、超能耗(电耗)限额标准企业和产品,分别实行淘汰、更新、限期整改等调控措施。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东方金铅系统节能改造等7个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共获得国家资金5060万元;市科力达公司等7个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共获得省级财政奖励资金825万元。
李世萍
价格监管水平取得新提升
一是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出台了《焦作市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对城乡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346万元;启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市城区低收入群体及主要副食品企业补贴241万元;对居民集中供热补贴1200万元。
二是加强价格收费管理。严格管理市政府定价项目,进一步规范持证收费行为,审验核发收费许可证317个,取消收费项目14项。
三是加强价格检查。创新价格监督检查“三三制”管理办法,开展各领域价格检查,全年处理价格举报139起,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9起,收缴罚没入库款676万元。
四是加强成本监审。重点开展了垄断行业和公益事业价格成本监审,建立了定价成本和价格认证集体审议制度,完成23项定调价的成本监审工作,审减不合理成本约3亿元。
五是加强价格鉴定、价格认证和价格服务工作。
孙信义
信息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考核第一名
获得“九连冠”
市发展改革委认真完善和落实信息目标管理等工作制度,紧扣“四点”(即抓重点、解难点、扣热点、突亮点),力求“五要”(即新、实、快、精、准),加强信息的挖掘、收集、加工和上报工作,努力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一年来,全委发布信息300余条,分别被市委、市政府信息考核第一名。至此,市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工作已连续九年被市委、市政府考核为第一名,勇夺“九连冠”,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服务领导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聂 楠 朱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