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去年2月,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力支持焦作新区建设,加快区划调整,理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高效、便捷、为民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力推进一批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尽快出亮点、见成效。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把焦作新区建成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成为焦作城市发展的一个亮点,走在全省新区建设的前列。”
今年2月,在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孙立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新区。一次是在对新区去年的发展进行总结时指出:“发展载体逐步夯实。新区建设顺利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其余两次都是对新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在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中指出“统筹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打造复合型核心城市”;在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中指出“加快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多次提及新区的工业园区以及奇瑞、兵装、兵器、厦工、蒙牛等重点项目,并进行推进部署。
从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其意味之深刻。去年是新区成立的第一年、起步年,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是目标、方向;今年是新区的开发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则是具体的发展点、着力点,对新区的指示更加明确、真切、急迫。
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过去的几天里,成为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场内外关注的重要话题。
事实上,自从2010年12月1日焦作新区班子组建以来,面对建设新区这一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新区始终在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中勇当排头兵,一次次起势领跑。
新区去年在建项目60个,总投资104.9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2.73亿元;当年竣工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17.67亿元。其中,2011年集中奠基项目67个,总投资212.66亿元,完成投资201.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6.1%,居全市第一。在投资的强大拉动下,新区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特别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促进了新区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和发展后劲的不断增强,促进了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新区群众生活条件改善,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
在刚刚召开的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动员大会上,新区管委会主任杜宇作典型发言时饱含热情地说:“新区要拉高标杆、务实重干,争做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排头兵。”
其实,新区发展的脚步始终快速、坚实。2012年的大幕刚刚开启,有关新区建设的信息便纷至沓来: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二天,新区就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这是我市春节之后各县市区中召开的第一个经济工作会议。新区人对去年起步年的成绩并没有沾沾自喜,更多的是总结存在的不足。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发动机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新区隆重举行。这不仅是我市春节后举行的第一次重大项目开工奠基,更似一声春雷,让全市人民为之一振;这不仅是新区发展的坚实脚步、开拓新天地的激昂序曲,更是我市产业升级的坚实行动。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七,新区召开了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新区人与全省各地市的产业集聚区“比个头、比效益”,与全市各县市区的产业集聚区“比质量、比速度”,并找出发展中的“短板”。
2月15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白忠泉一行到新区考察,并就中国兵装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的推进与深化合作进行交流,初步敲定投资23亿元的该项目在4月份奠基开工……
焦作要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区,新区是重要载体。今年是新区建设的开发年,新区实施了十大行动计划,并对奇瑞、兵装、兵器、厦工、蒙牛等十大项目进行责任落实。在这十大项目中,奇瑞、兵装、兵器、厦工二期及配套工业园等四大项目被列为今年省重点项目。今年新区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入等各项指标增幅将在40%以上。
起势不凡,“快”字当头,立说立干,捷报频传,寓好于快地推进新区建设,已成为连日来两会关注的又一个焦点。因为这来自于焦作举全市之力建设新区的共同意愿,来自于焦作奋力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庄严态度和饱满激情。正像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说的一样:“新区要有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要迅速付出实际行动,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生动实践……”
循着全市上下对焦作新区的共识,记者从两会会场走到火热的项目建设工地,采访人大代表,采访建设人员,与大家一起热议焦作新区,一起展望焦作新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