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为俺挂牌真光荣
经济转型中的平民“变形记”
用爱托起一个家
网友和他们的爱心助学会
图片新闻
管理彰显人性化
“四个当场”方便诉讼
被执行人死亡
亲属所获赔偿金不能执行
家长为儿子出气 致伤学生被刑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转型中的平民“变形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高小豹

  见习记者 王水涛

  随着省政府批准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经济转型工作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面对经济转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面临伴随而来的阵痛和喜悦,思索新的出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我市农民、工人、个体户,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经济转型中平民演绎的“变形记”。

  从农民到市民,埋头苦干能致富

  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身变成了城市居民,新区南李万村的李三有就是其中的一个。

  几年前,李三有家有4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木耳,这也是李三有一家的主要经济收入。“由于我们这里的土地没有水浇灌,庄稼产量低,还很不稳定,种地收入一年也就几千元。”李三有说。

  当城市发展到南李万村时,李三有也从农民变成了市民。2009年,随着一家工厂入住李万村,李三有家的4亩地变成了工厂。突然没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李三有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心里特别不踏实。”谈起刚失去土地时的感受,李三有如是说。

  短暂的迷茫后,李三有意识到以后肯定不能再靠种庄稼为生了,经过考虑,他决定养猪。李三有向村里租了一亩地,建了一个养猪场。“现在养猪特别省劲儿,每天除了清理猪舍外,就是按时喂猪。只要猪不生病,每天加起来的工作时间也就两个多小时。”李三有说。

  “去年我养了80多头猪,一年下来能赚个七八万元钱。今年,我又养了200多头猪。”李三有说。

  意识到养猪是一条致富路后,李三有满怀信心地说:“明年,我还要向村里再租一亩地,扩大养猪场的规模。”

  从大学毕业到4S店前台主管,市场需要啥就学啥

  4年前,大学毕业的段超曾想过在行政单位从事文秘工作。

  “当时,刚好有交通运输单位说要成立汽车4S店,需要招工,我毕业在家正愁没事做,就前去应聘了。”段超说。就在他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之前学的专业都是文秘,而汽车4S店作为新兴行业,不仅需要员工熟悉机械、营销等工作,还要熟悉汽车行情。为了尽快让自己适应这个环境,段超每天下班就去书店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他在做好保修工作的同时,运用自己做保修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开始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段超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他被任命为这家汽车4S店的前台主管。

  从失业到再就业,虽然辛劳也快乐

  1990年,古女士在建设路一矿灯厂工作。由于焦作的煤矿资源濒临枯竭,该矿灯厂因为多种原因不得不走向倒闭、合并、分流的路子,在该单位工作了10多年的古女士,也成了失业人员。

  “真没想到,突然有一天我没事可做了,内心感到十分压抑。”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在另一家私人矿灯企业继续从事本来熟悉的工作。然而,这个私营矿灯小企业最终还是被市场大潮淹没,古女士再次成了失业人员。

  “有句话说:当命运之神关上一道门时,就为你留下了一扇窗。我就不信还能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几年来,古女士先后从事过家政服务员、快递员、腐竹厂操作工、手机营销员等不同的工作,有时兼做两三个工作,这边刚下班,就赶着到另个单位上岗。

  2011年春,古女士一样迎来了自己工作的春天,她成功在我市一大型医院应聘后勤服务工作。

  “在这个医院里工作,不仅离家近了,工作稳定了,收入也很不错。” 古女士说起现在的工作,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