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曾明
“不管里面有钱没钱,离开时一定不要将包放在车内,因为这样很容易成为黑心贼砸车偷窃的目标。”2月7日,游览圆融寺却遭遇轿车车窗玻璃被砸,车内装着2万余元现金的包不翼而飞的魏先生痛苦地述说着。他的遭遇再次给把包放在车内的朋友们敲响了警钟。
除了魏先生这样的遭遇外,近期,我市及其他省市还发生多起涉及大额现金损失的事件。据媒体报道,2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一名男子在自家楼道内遭枪击,头部受重伤,约4万元现金被抢走。1月30日傍晚,从内蒙古鄂尔多斯打工归来,回安阳市滑县老家的余师傅,路经我市时,不慎将装着4万余元的黑色挎包落在了出租车上。
有关专家指出,这几起事件无论被抢被盗,还是遗失,全部涉及现金,且数额大,损失严重,确实令人痛心。大额现金不仅容易吸引犯罪分子的注意力,成为侵害对象,而且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如水、火等损毁。这种易侵害、易损毁、损失大、挽回难的特点,使得现金保存难度大、成本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加、居民经济活动的增长,城乡居民现金的使用数额将越来越大,频率将越来越高,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此,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居民,一定要尽快转变观念,改变使用现金支付结算的传统习惯,尽量不要使用或少使用现金支付结算,做到在日常生活、经济往来过程中,能不用现金的,尽量不用;能少用的,尽量少用。目前,银行开发了多种支付结算工具,有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支票等,这些现代化的支付结算手段,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可靠,完全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各种支付结算需要。另外,对于必须使用大额现金的,无论支取、携带、存放,一定要强化保密意识,采取保护措施,不仅要防抢防盗防诈骗,还要防水防火防丢失。对于农民、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有关方面要向他们宣传金融知识,普及金融常识,指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方法保管现金,并且引导他们逐步改变支付结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