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庭
2011年末至2012年初,一篇名为《有男女的地方就会有爱情》的小说在网络社区山阳论坛的《文学天地》版块上受到了众多网民的关注。1.7万次的点击率、300多次的回复、数篇评论文章,使它成为了焦作本土网络上最红的网络小说之一。那么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令众多网民阅读与追捧?
小说写了一个出身农村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奋斗、堕落与救赎的故事。作者从主人公陈伯达大学时代写起,写到他进入社会成为一名药品经销商,然后在爱情、金钱、权力之间徘徊和沉沦,最后因杀人而被判死刑。小说毫不掩饰对于人物欲望的展示:物欲、情欲、权欲等轮番在主人公和其他人物身上上演。在主人公对欲望的追逐中,人性的阴暗和丑陋也逐一曝光。他从一个单纯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虚伪、轻浮、玩世不恭而又阴险狠毒的商人。
如果说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话,那么这部小说就是生活和人性的一面多棱镜,将日常生活的五光十色尽收其中,将人性的多个侧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墙垣,遮挡了人性内在的真实,那么在这些文字中,所有墙垣都消失了,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透明的人。虽说这透明人是由文字所构成,但他的血肉丰满远远超过许多被现实生活遮掩起来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读者会有强烈的代入感,而使小说点击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作者对人性深度的写作表现在对主人公欲望的释放与心灵的救赎上。主人公每每在欲望满足之后,就流露出内心的失落与恐慌。这在前半部分已有显现,而在后半部分则大频率地出现。主人公的这种失落、迷惘、痛苦展现出了更深层次的人性。在故事的层面上,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促使读者重新去反思欲望与精神、金钱与爱情的关系。
社会的阴暗面对于人性中美好部分的戕害也是作者如此写作的一个原因。主人公对于欲望的毫不掩饰的追求是在整个社会对物欲、权欲追求的大潮中进行的。在这种追求中,良知与道德的沦丧成为一个时代的症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条件的农村出身的小人物来说,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主人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在这个金钱与权力席卷良知与道德的大潮中,成为了一个弄潮儿。在这个层面上,小说不仅在写一个人的悲剧,也是在展现一个社会和时代的悲剧。在小说中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商人只有完成对权力的依附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功,主人公即是其代表;而官员则把权力作为钓竿,垂钓金钱与美女,以陆明为代表。主人公最终因为杀人而触犯刑法,被判死刑,陆明却在受贿之事即将败露之际,仍然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救赎爱情则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关键词。如果说欲望代表了堕落,那么爱情则代表着救赎。主人公在小说中经历了三段爱情。但他却是以玩世不恭的心态来面对甚至玩弄三个女人的感情的。最后,他的态度才转变过来,而真正的爱情也在最后才出现。这是对爱情的救赎。秦真谎称自己难产的电话,主人公忘记了自己罪犯的身份,不远万里赶回妻子所在城市的医院,尔后被捕。主人公应该可以猜到这个结局的,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回来,就是想见秦真最后一面。就像作家慕容雪村的一部网络小说名字《谁的心不曾柔软》一样,主人公以自己赴死的决心,证明了自己内心中的柔软,也救赎了自己所曾玷污了的爱情,最终完成了对自己人性的救赎。只不过,这救赎的代价,是死亡。
作者以《有男女的地方就会有爱情》为题目,而事实上,却在小说中向我们呈现出了爱情的另一种模样:爱情其实在这个欲望泛滥的年代里,是稀少而且珍贵的,它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需要人用心去创造与维护。
小说以“欲望”为切入点,书写了一曲时代的悲歌;以“救赎”为着力点,采撷人性中美好一面,书写了一曲对人性的悲悯之歌。
当然,小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秦真的处理有些简化,以至于感人之处却显得有些单薄。在某些情节设置上,也显得有些仓促,如陈伯达雇凶杀死萧冉的动机不充分。不过,作为一部网络小说而言还有进一步修改的余地。
就整部小说而言,它叙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又鲜明,尤其所呈现出的对于人性、社会、时代的敏锐观察和真实而深刻的反映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