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神圣的使命 坚实的脚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圣的使命 坚实的脚步
——沁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回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焦作市领导路国贤、孙立坤及沁阳市领导陈敬如、魏新洪、唐自立的陪同下,视察人大代表柴成雷、柴占安领办的企业——屹峰集团。
  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国明在沁阳市领导陈敬如、魏新洪的陪同下,视察沁阳农业工作。
  沁阳市委、人大、政府领导深入沁北产业集聚区调研。
  人大代表视察神农山景区。
  人大代表调研幼儿园建设。
  开展土地利用情况专题询问。
  荣获全省人大电子表决系统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召开人大常委会。
  “代表之家”开展活动。
  开展评议法检两院“四员”工作。
 
   

  沁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规范完善、持续提升、有所作为的五年。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位全局,主动融入,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五届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 题记

  五年中,共召开常委会会议42次,主任会议99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15项,作出决议、决定26个,开展执法检查16次,组织视察调研201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52人次,出台23个规范性文件,连续5年获得省、焦作市人大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依法履职促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盯住发展不放松,促发展大事,议发展大计,围绕“四大战略”、“四化目标”,先后听取和审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议题55个,占全部审议议题的47%。着力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依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进行法律监督。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调研,专题审议,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通过有效监督,全市财政资金运转平稳,财政预算科学合理,每年经济社会发展都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好的态势,2011年我市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四强。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每年听取和审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专项工作报告,对工业八大产业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工业集聚区建设进行了30余次视察和调研。按照市委的安排,积极参与光电信息、电动自行车等产业发展,调研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困难,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去年,为破解项目用地制约,首次开展土地利用情况专题询问,提出了修编规划、用足政策、盘活存量和节约集约等对策和建议,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积极响应。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多次听取和审议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法》实施情况等方面的报告,对“六路一中心”、“八路一中心”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开展视察调研,建议从规划入手,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审议通过了《沁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多次组织视察,推进了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神农山5A级景区工作。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听取和审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等10个专项报告,向政府提出了40余条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特色农业、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心系民生谋民利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保持深厚的民生情怀,把事关群众生计的问题都作为监督重点,加快推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围绕民计民生问题重点监督。把教育、卫生、食品安全、农村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审议议题进行重点监督。审议通过《沁阳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缓解了大班额现象,提高了办学质量;先后审议关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情况报告,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评价活动。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关注民生评价活动。这项活动把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代表建议、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单位自选的民生项目合为一体,形成了人大代表评民生工作、促民生问题解决的生动局面。整个评价活动中,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60多次,走访人民群众4000多人次,查看民生项目400多个,解决各类民生咨询、求助和投诉4600多件,完成民生项目500多个。扎实开展民生项目评议活动。2010年以来,一年一个主题开展民生项目评议活动,促进了民生持续改善。2010年,组织代表对“就医、就学、就业、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工作调研评议;去年,把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两大民生审议议题,进一步筑牢了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网”。对学前教育、廉租房建设、收入分配、电网改造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进行评议,推进了民生项目顺利实施。

  

  维护公平铸法治

  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法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开展执法检查活动,营造法治环境。先后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食品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10余部法律法规进行检查,提出50余条建议,督促有关部门排查问题200余项,查处并整改隐患300多处,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加强司法工作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听取和审议市法院执行、刑事审判、审判监督等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市检察院自侦案件、民事行政案件情况报告,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了评议法检两院“四员”活动,通过察看案件卷宗,旁听庭审,走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发放测评问卷调查,共计76名司法人员接受评议,促进了依法履职、公正司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法治观念。积极推进普法工作,听取和审议关于“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六五”普法规划制定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审议了关于社会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和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报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信访工作监督,维护社会稳定。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涉法涉诉案件得到有效处理。五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83件,接待群众来访2000余人次,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代表工作增活力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创新方式,讲求实效,充分发挥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议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建议,定期检查办理情况。2010年以来,每年选择重点建议8件,由人大和政府领导亲自督办,并组织人员深入调研,找准症结,合力攻关,代表建议得到了较好解决。五年来,共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86件,件件得到代表满意。代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制定了代表活动制度,在市人大机关和13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代表之家”,搭建了代表活动平台。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推荐代表参加行风政风评议等活动,发挥了代表的监督作用。开展评选先进代表组和优秀人大代表活动,组织代表开展述职评议,为代表建立健康档案,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人大代表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面对市委提出“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的新目标,他们主动融入,带头探索,勇于创新,积极作为;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变化,他们抢抓机遇,寻求合作,占领市场,实现双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挑战,他们科学应对,谋求发展,履行责任,保障权益;面对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新形势,他们亲自调处,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面对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的新期待,他们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维护民利;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课题,他们为弱势群体慷慨解囊,济贫助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新一届人大代表顺利产生。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新一届市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共选出市六届人大代表202名,选出乡镇新一届人大代表557名。

  

  自身建设求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突出转变,激发活力,着力提升履职水平。政治坚定。紧紧围绕市委的总体部署,依法行使职权,通过法定程序把市委的主张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行使任免权,为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提供了组织保证。作风务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创建“五型机关”,努力从观念、思路、作风以及监督手段上的转变实现人大领导方式的转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有效运作。建立和完善人大与“一府两院”工作联系制度,出台23个规范性文件,使人大工作在制度创新中取得了新突破,在规范运行中展现了新姿态。2010年以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机关办公楼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电子表决系统,办公条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廉洁从政。市人大常委会及其一班人,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树立了风正气顺、团结和谐、创新进取、务实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市五届人大工作已圆满收官,将跨入一个新的五年。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昂的激情、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负全市人民的重托与厚望,为推进沁阳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本版策划 赵云龙 贾建军 付团结 张胜利 陈宝收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