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学典
坚守岗位8年,每天在山区辗转几十公里,风雨无阻;行程数万公里,磨坏数条轮胎,无怨无悔;服务山乡居民,身担数责,诚实守信,默默奉献。他就是博爱县邮政局邮件投送率达100%、屡次被评为“绿衣英雄”和“优秀投递员”的普通邮递员徐二平。
风雨无阻送信人
2月10日早上,记者一行随徐二平一同去山区送邮件。徐二平绑上棉护腿,戴上安全帽,骑上满载着沉甸甸邮包的摩托车,我们乘面包车一路同行。山间寒冷,一路上,车窗稍微有点缝就会有人喊关紧点,而徐二平却迎着呼呼的北风,行进在山路上工作。每到一处,他都会很熟练地把该送的报纸、杂志或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时近中午,他还顾不上休息,直到所有的邮件投递完毕。
徐二平告诉记者,每天7时,他就开始一天的工作,风雨无阻。由于山间气温低,路上很不好走。记得有一次,天气很冷,他跟往常一样7时开始上山,才走到一半,全身都快冻僵了,他咬紧牙硬是走到了目的地。
还有一年下大雪,天冷路滑,他骑摩托车进山,结果连人带车一起摔倒,车向前滑了五六米远。他浑身酸痛,躺在雪地里半天起不来。可想到老乡急着看到自己的信件,便毅然扶起摩托车,小心翼翼地慢慢前行。虽然工作速度慢了很多,但看到人们都准时拿到自己送来的邮件和报纸,他还是很欣慰。这年的雪持续了很长时间,徐二平在雪中的山间小道上走了一个多月,从未间断。
8年来,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徐二平从来没有耽误过投递,投递准确率达到100%,成为一个风雨无阻的送件人。
默默奉献邮政人
当一名邮递员是徐二平小时候的梦想。2004年,下岗后的徐二平想起儿时的愿望,参加了博爱县邮政局的选拔,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邮递员。
徐二平负责山区寨豁乡茶棚、下岭后等12个自然村的一条线路。工作伊始,由于在山路上自行车不好走,又走得慢,在当时月薪只有350元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投递,他自掏腰包,拿出3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送邮件。
刚开始投递邮件的时候困难重重。由于对山里的村落和道路不熟悉,跑错路、找错人是常有的事,这令徐二平非常不安。为了提高投递的准确率,他常常花数小时找一个人,结果一趟下来要好几个小时,完成一次投递的最快速度也要4小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手绘了一张线路图,哪个村走哪条路最近,哪条路路况比较好,很快他就对茶棚、下岭后等12个自然村的情况了如指掌。现在,徐二平投递一趟只要一个半小时,速度非常快。当记者问起这张线路图时,徐二平憨厚地笑笑说:“现在不用了,在这里我熟得很,像自己家一样,哪还用地图啊。”
为了保证投递中行车安全,徐二平每3个月就要更换一副刹车片,每年换一副轮胎。以徐二平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35公里来算,他一年就要往返1.2万多公里,8年就近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
诚实守信贴心人
“老徐,捎我一段吧,我去县城办事。”
“走吧。”
问得直接,答得干脆。
徐二平告诉记者,刚开始,老乡都叫他邮递员,现在熟了,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徐”。老徐不仅是邮政爱心大使,还是山区群众的热心“送货员”。
寨豁乡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山路毕竟不方便,山区群众往返县城一趟也得半天,因此大家能不麻烦就不麻烦。徐二平自从穿上邮政服就做好了服务好山区群众的打算,立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贴心人。当他得知老乡往返县城不方便时,就主动承担起山间送货员的责任,老乡需要他帮忙,只要说一声,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为老乡们捎、送东西也成了家常便饭。
临近春节,老乡需要的日常用品多了起来,徐二平也忙碌起来,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老乡都打电话给他,请他帮忙。徐二平告诉记者,最多一次他曾往山上带过三箱酒、一大袋洗衣粉和一桶食用油。
捎、送东西不仅仅是一个运输过程,还体现了老乡对他的信任。曾经有一个退休老干部将一个2万多元钱的存折交给他,请他代为取款。徐二平不安地问:“这么多钱交给我取,你放心吗?”那老干部笑笑说:“你是我们的贴心人,诚实守信,交给你放心!”就这样,徐二平不仅是山间邮递员、送货员,为山区百姓取工资也成了他的编外任务。
山路还是那条山路,人还是那个人。老徐告诉记者:“只要我干得动,只要邮局还需要我,我就会永远做这条线路上的邮政人。”
(徐二平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