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鹏飞 通讯员宋粲) 日前,一名70岁的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成功接受了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及时挽回了垂危的生命。
据了解,这位患者是心胸外科医生吴小永的亲戚,曾多次出现胸部剧烈疼痛等症状,有几次甚至疼得晕了过去。春节期间,吴小永回老家时偶然得知了他的病情后,就赶紧前去探望。吴小永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断定他患上主动脉夹层瘤的可能性最大,于是建议其转入市人民医院进行彻底治疗。入院后,经过进行相关的检查,显示患者的瘤体较大,已经波及主动脉全程,瘤体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病情十分危急。
该科副主任董晓龙说,主动脉夹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它向外突出形似瘤子,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主动脉夹层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严重程度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主动脉夹层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和气急;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因此,主动脉夹层瘤是人体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远远高于脑梗、心梗等疾病,急性主动脉夹层瘤的早期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0%,夹层一旦破裂,即使在医院内,其抢救成功率也几乎为零。
董晓龙深知此病的危险性,而患者的病情也非常严重,甚至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董晓龙一边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一边联系介入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由于该病异常凶险,药物保守治疗死亡率极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身麻醉下开胸剖肚置换主动脉,但围术期死亡率和致残率也非常高;而只有做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才有存活的希望。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董晓龙、吴小永在麻醉科医生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身体逐渐康复,10余天后就顺利出院了。
董晓龙介绍,动脉瘤是临床上较为凶险和日渐多发的疾病,传统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开胸手术,而像市人民医院通过介入微创支架植入进行治疗的医院在我市还寥寥无几。目前,该院心胸外科已常规开展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手术,成功率达100%,医疗技术已达省内先进水平。
科室简介: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成立于1979年,是我市最早成立的心胸外科专业科室,199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科;成功开展我省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实施我市首例心脏不停跳房、室修补术;心内直视手术台数年突破150余例,总数突破1500余例,位居省医疗系统第二位,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专科” 。科室以介入治疗为特色,开展各类心脏病的治疗和胸科疾病治疗,年均手术量超过500例,综合成功率达到99%,尤其在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疾病的救治方面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开展了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婴幼儿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先心病微创镶嵌外科手术等技术。其中,单纯房缺、室缺、肺动脉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在99.5%以上,并成功开展“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等高难度手术,成功完成60余例血管动脉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