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万元名表当家政阿姨
女子称其不是享福的命
53岁的蒙素萍老家在合川县佛门镇拾大寺村,今年是进城的第13年。她戴着儿子送的浪琴表,价值1.7万元;她完全有条件坐飞机四处旅游,或者就待在家里看电视休息,可是,她却快快乐乐地做着家政活:“我觉得我不是享福的命,天天做事倒还让我开心。”
雇主都说她干得好
昨天下午3点,蒙素萍在重师的租赁屋里洗完两件针织衫,套上紫色羽绒服,小心翼翼地戴上浪琴手表,随手拿了一个环保口袋出门了。刚走到沙坪坝永辉超市门口,她就拿出500多元的老式翻盖手机开始打电话:“陈老师,你想吃啥哟?”
她正在问雇主陈志林的晚餐计划,“胡豆好贵哟!四五月份吃划得来,干脆我来帮你安排嘛……”两声爽朗的笑声后,她挂断电话,径直来到卖牛肉和鲫鱼的货柜。
下午3点45分,沙滨路保利康桥小区。蒙素萍每天帮两家人做事,“上下午各一家,这样充实点。”到了12楼,她掏出钥匙熟练打开防盗门:“我来了哟,今天给你整两个拿手菜。”说着,走进厨房,麻利地套上围裙,小心翼翼地取下手表,然后洗菜切菜:“我今天做红烧牛肉和鲫鱼汤。”她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帮雇主打扫屋子、洗衣服、做饭,“我觉得一天忙起过得快,人也充实些。”
“慢点,你看着切嘛。”一旁的记者眼见蒙素萍切菜不看菜板,很是紧张,“没得事,我技术好。”蒙素萍语气中带着自豪,同样让她觉得骄傲的是煲汤技术。“连教授都爱喝我炖的汤哟,要啥子口味的,我都弄得出来。”说到自己的工作,蒙素萍很自信。当被问及做法时,她却笑了笑:“不得说,这个是秘方。”
雇主陈志林说,蒙阿姨星期四休息,但有时候头一天晚上就会接到她的电话,“她问我吃什么?不要饿到起了。”他有点不好意思:“有几次给我的感觉,她不是阿姨,而像是个妈妈在关心孩子。”
休息一年全身酸痛
把晚饭材料准备好,她又小心地把手表戴上,从阳台拿来拖把开始拖地。
蒙素萍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厨房,平时看时间不方便,所以一直想有块手表。2009年,有一次吃饭时,她无意中说到想买块表,儿子当即回答,等下次休息就带她去买一块。但是,当蒙素萍在厨房洗碗的时候,儿子突然“变”了一块表出来,“他把才买的手表从手上摘下来给我的,值1万7千多块钱。”她哈了哈气,趁着雾气,用手轻轻清洁表面,“我用这么贵的表,感觉有点浪费。”
其实2007年,蒙素萍曾耍过一段时间。那年,是蒙素萍从事家政工作的第5年,当时她已经在10多户重师老师的家里当过“阿姨”。就在那年,学建筑的儿子当上了工程师,计划着让辛苦大半辈子的蒙素萍在家里好好休息。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是1000元。
虽然有点舍不得,但蒙素萍还是想休息一下。开始,她觉得清闲的生活还不错,但久了就烦了,“等下又去哪里耍?”她只有在学校里到处闲逛,或者把电视开了关,关了开,“去别人家当‘阿姨’,至少还有个人说话。”
儿子也多次建议,给她报团去旅游,“我本来就晕车,更不要说坐飞机了。”
自懂事以来,蒙素萍就没有睡过午觉。休息那段时间,天天午睡两个多小时的她,晚上又开始失眠了,“我就是山猪儿吃不来细糠。”她自嘲。更恐怖的是,那一年,她体重从110斤增到125斤,到医院去检查,发现血压还有点偏高,“头昏脑胀的,而且每天全身酸痛、啷个都不舒服。”
要做到不能动为止
2008年,蒙素萍顺利找到两家雇主,恢复到以前忙碌的生活。“6点起床后,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她心头舒服了,失眠也不治而愈。
同时,她的体重也恢复正常,腰酸背痛、头昏头胀也渐渐好了。如今,蒙素萍一个月挣1800元,加上丈夫严虎强当清洁工能赚1000多、儿子给的1000元生活费,蒙素萍的小日子也越来越安逸。
然而,她现在和老公仍然租住在,每月500元的一室一厅老房子里,即使儿子多次要求他们去北碚的大房子住,或者换租一套两室一厅,她都不同意。蒙素萍觉得,从到重庆开始,他们就租的这套老屋,“两个人完全够住,而且有感情了,舍不得搬。”
这次春节,蒙素萍回到5年没回过的老家,当村里人都在数落她“不知道享清福,给各人找事情做”时,她总是笑着回答:“做事情能让人忙一点,我才真的觉得开心。”
蒙素萍算了算,到目前为止,她一共在51家干过家政,“我要做到不能动的那天为止。”她的梦想是能做到100家。
专家说法>
外来老人
需要找到心灵寄托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谭刚强说,蒙素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闲不下来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她已经习惯天天做家务活,忙碌让她感觉充实;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生活差异,她无法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去,没有朋友,唯一能让别人对她产生认同感的就是这一份家政工作。
当蒙素萍辞去工作后,她没办法融入到周围的社交圈中,整天百无聊奈,虽然表面上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但是她的精神却有了负担,产生了抑郁情绪。没有精神寄托后,她变得更关注自我,从而产生全身酸痛等症状。
谭主任强调,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孩子把老人接到城市,甚至是国外,“孩子都以为物质条件优越了,老人就开心。”其实不然,因为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外加上住宅的封闭性,导致老人与外界脱节,心灵没了寄托,整日郁郁寡欢。
他建议,孩子应多与老人沟通,明白什么是他们最想要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真正做到尊重老人的决定。来源:重庆晨报
放弃万元月薪改卖菜
“卖菜哥”年销售额破百万
中广网北京2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重庆,有一位年轻“卖菜哥”,虽然他今年才26岁,但是他经营的蔬菜超市,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一百万元。
这位“卖菜哥”名叫豆亚霖,在上学的时候,曾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进入一家IT公司做起了销售,从业务员一路做到了月薪上万的业务经理。但是这些仍然不能让豆亚霖满足,他在等待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最终,他选择的却是——卖菜。
卖菜虽然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对于一个只会吃菜不会种菜的大学生而言,仍然个艰巨的挑战。在刚开业时,豆亚霖连菜都认不全,只能指着菜问价格。
豆亚霖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是辛勤劳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开店第一月就亏损了4000元。其中的原因,除了蔬菜品种不丰富之外,猪肉不新鲜也是个问题。无奈之下,他只能自己每天去摊贩那高价买鲜肉回来,再卖出去,只为赚个口碑。后来,他专门找了个人,按每天100块钱的工钱,帮他到农户家进新鲜猪肉,以此保证自己的猪肉品质。就这样,豆亚霖慢慢理顺了进货渠道,商品品种也从开始的200多种增加到了1000多种。
现在,卖菜哥的生意渐渐红火了,月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万元。一年算下来,至少有百万的流水。来源:中国广播网
五星级酒店洗碗女工留剩菜遭开除
47岁的六合妇女李红在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当了4年的洗碗工。3个月前,她留下了客人吃剩的一些废弃食物,想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补养身体,却被以盗窃酒店财物为由开除了。
李红至今还没缓过神来。过去4年里,她常为倒掉食物而心疼。“东西还好好的,就叫我端去倒掉扔了,作孽啊!我留下来想带给孩子尝尝鲜,怎么就成了盗窃?”昨天上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红仍觉有苦难言。
把客人扔掉的食物带走
李红文化不高,对洗碗工一职并无怨言。“很少休息,也没有加班费。一个月1500不到,供吃供住。累点我觉得也无所谓。”
她的丈夫在南京另一家公司当保安,刚满22岁的儿子在南京上大学。作为母亲,她很少有机会自己做饭给孩子吃,这让李红心里一直有些愧疚。
她工作的酒店,是南京一家五星级高档酒店。
客人吃一顿自助餐所花的钱,够她洗上好几天碗的。她和工友的职责,就是清洁用过的餐具。“但很多餐具送过来时,里面还剩着吃的。”
李红说,酒店对自助餐食物管理的流程,是凡可再次使用的,会放回冰箱里。凡觉客人吃过剩下,不宜再售的,一律退到后台倒掉。“夏天也罢了,冬天,那些鱼啊鸭的,都还好好的,最多用两天,客人吃剩了,就全扔。扔进垃圾筒,跟纸巾之类杂物混在一起再拖走。尤其是面包,一桶一桶地扔。每天倒掉的东西,我们一个月工资都不够买的。真是看不下去……”
酒店里很多工作人员对此都很心疼,有时舍不得倒掉,大家会悄悄留下来,自己带回家去再吃。“可以说,除了领导看不到,其他工作人员,多数都往家里带过。”当然,大家也很清楚,只拿废弃不用的食物。那些还可再次销售被送回冰箱的,不会有人去动心思。
偶然被发现遭开除
2011年12月7日晚上,又有剩菜等前台的一些处理食品送到了李红手上。“我一看,都是好好的,就叫我扔垃圾筒。”
李红舍不得。“每次倒东西,我会想,要是这些给儿子吃了,多好啊!”已经读大三的儿子,正在长身体,还很瘦。她以前也曾给儿子带过吃的。这次,眼前的食物又让她犹豫了。“反正天冷,还能放一阵子。”她拿来塑料袋,把食物悄悄装起来。“客人吃剩的一些鱼丸子,还有半盘子烤鸭,一块瘦肉。”
可当晚,李红发现自己撞到枪口上了。“工程部一个工作人员,原是要查另外一个带东西的男员工。看到了我放的那袋东西。他以为那是男员工留的,就要调查。”
如果李红不出来承认,酒店里排查一番没个结论,也可能没事,也可能是所有人集体受罚。可她不想连累人,次日一早,她主动承认了。“我心想,顶多给我开个单子罚款吧,我也认了。”
她没想到,她写了检查,又介绍了事情经过,把材料递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三天之后的反馈意见,是将她开除。
洗碗部本来就缺人,也觉得这个处罚重了些,就带着她又去找餐饮部经理。餐饮部经理没听她任何解释,就回一句话:“照《员工手册》办!你违反了8.1.4.7的规定。”
回来再一查员工手册,这条写的是:不得蓄意破坏、偷窃、骗取或盗用客人、酒店或员工的财物。
这让李红接受不了。“那些东西是酒店扔掉不要的。再说谁没拿过?为这个就把我开除了,我觉得太重。把还能吃的东西扔掉就对了吗?”
〉〉〉各方声音
酒店回应扔食物是正常耗材
记者就此事联系酒店的餐饮部罗经理,对方答复,五星级酒店的管理肯定要非常严格,为了确保酒店的品牌形象与服务质量,所有淘汰的食物都不允许重复使用,也不允许员工私自带走。至于浪费食物一说,对方表示,那是酒店的“正常耗材”。
既然还可以再食用,而酒店又不会再用了,由员工带回去食用,不也是避免浪费的方法吗?对此说法,罗经理表示,这一做法肯定不能允许。“星级酒店的员工带剩饭菜回家,成何体统?”
律师分析“盗窃”一说不成立
李红人老实,也能吃苦。再找一份相当的工作也不难。可三个月以来,她一直很窝心。她就此向玄武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中心立即指派法援律师居志刚代理她的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一案。
居律师告诉记者,酒店的“盗窃”一说,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如果认为她盗窃,就应当报警,由公安来认定盗窃事实。再者,她准备拿走的,是客人已经付过钱的剩余食品,所有权是客人的。酒店只是代为处置。现在再把这些食品认定为酒店财产,也不合理。难道说她不留了,酒店就会收回再售吗?”
从情理上来讲,居律师也认为,员工见到尚能食用的食物,不忍倾倒,是很正常的心理。一般小酒店饭馆之类的做法,有些甚至是分给员工来食用。这也符合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现在,该酒店竟为此开除了李红,居律师认为是小题大做。
儿子痛哭是我对不起妈妈
得知母亲被辞退之后,李红的儿子王强急得哭了一场。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心情还是很沉重。
他说,读大学期间,母亲曾带过几次食物给他。“她工作也忙,难得有时间出来看我。也不是每次都带东西来。面包都是好好的,鱼肉都有。”他当然知道,那是客人吃剩下的东西。可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不介意,也理解母亲的心情。有时一个人吃不完,他会与同宿舍的舍友们分享。舍友们不太清楚这些食物的具体来源。
可这次,母亲竟为此丢了工作,王强很内疚。他以为,是妈妈对他的爱,才导致她一时糊涂。“是我对不起妈妈。要是我一开始就不吃她带的东西,她可能就不会这么做了……”
可李红说,不单是为了儿子。她也真舍不得把那么多好吃的,就这样白白地扔掉。“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些啊?这才过去多少年,就成这样了?”
作为一个被星级酒店开除的洗碗工,一个母亲,李红一时弄不清自己的对错,究竟有几分。(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