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华春雨
“喂,你好!我在网上看到那些在严冬还穿着薄衫的小孩,心里好不是滋味。今天,我和朋友一起买了50多件新衣服,请问能帮我们送给那些孩子吗?”
2011年年底,家住黑龙江的李女士给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新年新衣”项目打来电话。随后,李女士将爱心连同53件新外套打包装箱,寄给湖北恩施贫困学校的孩子们。
依托网络的力量,“新年新衣”项目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个半月内,筹集到5.5万多件套崭新的棉衣、棉鞋等衣物。云南、贵州、甘肃、广西等十多个省份的许多贫困儿童,在新年来临之际穿上了自己平生第一件新衣服。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说:“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使雷锋精神真正融入每一个民众的日常生活。”
“当代好人”遇到网络
在网络公益活动兴起的同时,众多作出过雷锋式善举的“当代好人”,也不断从网络上被发现,他们的事迹也通过网络广泛传扬,链接起一个又一个以当代普通人为主角的“雷锋故事”。
去年底,由新华社发起并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吸引了近千万网友参与投票,投票专题点击量超过3亿次,在网上形成“顶起心中草根英雄”的热潮。
颁奖仪式上,“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守墓老兵欧兴田、“白菜爸爸”石青华、修桥老人艾尼亚特、“最美婆婆”陈贤妹等“当代好人”一同上台领奖。这一幕,令无数网民和普通人收获冬天里的温暖。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董关鹏认为,在今天的平民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仍然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是当代人把雷锋精神用新的载体、新的符号体现出来、传承下去。
让雷锋精神在网上传扬
今年是雷锋因公殉职50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随着“学雷锋纪念日”临近,党中央再次发出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号召,雷锋再次成为网络上的热词。
去年3月,被称做“雷锋传人”的郭明义开通微博,并很快受到广大网友关注。他在新浪网的微博账号粉丝数量以日均1.6万的速度增长。目前,郭明义的新浪微博账号已经拥有粉丝650多万,成为雷锋精神在网上传播的重要平台。
董关鹏说,当年承载雷锋精神的故事和媒体形态已经有些过时了,所以,要让雷锋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从微博等新媒体入手来影响年轻人,让雷锋精神在年轻人当中广泛传播非常重要。
“可以说,雷锋精神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道德标准的自然流露,而网络时代的全民公益、人人公益,正与雷锋精神中从身边事做起是一脉相承的。”窦瑞刚说,“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也能让学雷锋变得更简单、时尚,体现出更多时代气息。”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