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副区长女儿被曝获特招 微博炫富“坑爹”
和大多数80后一样,27岁的李颖爱发微博,爱自拍。在她的微博“莜莜笑了”简介一栏上,她自称是“木有上进心,乐于享受,竟然已当娘的,幸福已婚小女子一枚”。
在微博上,李颖毫不掩饰乐于购物的爱好,多次发布自己购买的LV皮包、菲拉格慕皮鞋以及迪奥、香奈儿化妆品等诸多奢侈品照片,仅是一个普拉达的黑色鹿皮包价值就近20000元。
据举报者称,现在天津西青区国土分局工作的李颖,“每个月工资不过两三千元。”而其父亲李治阳今年55岁,现任西青区副区长,主管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房地产业管理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西青区国土分局现任的四位局领导,无一例外均是李治阳以前的下属。
调查
1.轻松转校,跨越分数线鸿沟
接受记者采访时,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查阅相关资料后说,“当年,李颖是被西安工程大学录取,后来才转学到我们学校的。”
对此,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查询后表示,李颖在大一结束后,就办理了转学手续,相关手续在2005年9月办理。
蹊跷的是,李颖四年大学都是在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读的,专业为法学,其班主任倪娟确认了这一信息。
李治阳亦明确表示:“李颖四年大学都在天津工业大学读的,一步都没离开那儿。”
2004年,天津工业大学在本地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数是490分,而西安工程大学法学专业在津的最低录取分数只有462分,两者相差28分。
也就是说,通过转学,李颖轻松逾越两校之间的录取线鸿沟。对此,李治阳称,“(转学)程序上具体我还说不清楚。这是学校之间的事。”
2.录取通知书背后有交易?
举报者称,2004年,李治阳为西青区一个名为旭水蓝轩的商业住宅项目,减免了2000万元的配套费用。作为回馈,旭水蓝轩方面通过“周旋”,帮助李颖进入天津工业大学。
李治阳否认上述说法,“2009年,天津市检察院曾经来查过。大配套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工程费)并不是由区里负责征收,而是天津市配套办直接收取。我根本没有减免的权限。”但李治阳承认,当时,西青区配套办对约90万元的小配套费(住宅建设非营业性公建配套费)给予了减免,2009年检察院调查时,该笔费用被追回。
对女儿入学和转学的详情,李治阳称不太清楚,只是说:2003年和2004年,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新校区落户西青区,正开工建设,他作为当时的建委主任,负责了大量的征地、拆迁事宜等。
“当时,天津市领导说了,大学建好之后,对学校建设有贡献的都要照顾。”李治阳坦承,自己和天津工业大学相关领导过从甚密。记者采访天津工业大学未果。
3.只招聘一个人的“特招”
李颖在2008年毕业当年,参加了天津市公务员考试,报考单位为西青区司法局,因分数不够未能如愿。
“我当时没管这事(指公务员考试),但是后来(她)上班,我得管。”李治阳毫不讳言。
2007年,国土部门进行管理调整,西青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一分为二,成为西青区国土分局和西青区规划局。在调整前的7年时间里,李治阳一直任局长一职。
“成立国土分局后,也要招人啊。我跟市局都很熟啊。孩子上了学不也得有个班上嘛。”于是,李治阳找到西青区领导说明此事。“我再和市国土局沟通,市局的领导最后经过研究也通过了。” (来源:大河网)
爷爷跟亲家较劲宠孙子 花光工资欲办银行卡透支
为了PK亲家,在孙子心里有地位,家住辽宁大连兴利社区的王大爷没少给孙子花钱,眼看自己和老伴的工资都要花光了,向自己的儿子要钱又觉得没有面子,王大爷找到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让大家帮他办一张银行透支卡。
恼 孙子最喜欢的人是姥爷
王大爷今年71岁,8岁的孙子上小学一年级。从孙子1岁开始,王大爷老两口就带着。只有周末,儿子会把孩子送去孩子的姥姥家玩。
王大爷说,孙子每次从姥姥家回来以后,不是多件新衣服就是多件新玩具,渐渐地,每到周五,小孙子就盼望到姥姥家去。有时,外人在问孙子最喜欢的人时,小孙子望着王大爷会答“爷爷”,但如果他不在场,孩子基本都是答“姥爷”。这让王大爷心里不是滋味。
拼 跟亲家较劲宠孙子
亲家给孙子东西太多,让孙子跟自己疏远了,王大爷开始暗中跟亲家较劲。过年时,他给了小孙子1000块,等听说亲家给孩子2000块的压岁钱,王大爷马上跟孙子说,开学再给2000块钱的奖学金。听说亲家给孙子买了600多元的玩具车,王大爷立刻带孙子去商场,买了个近千元的遥控玩具车。
从元旦到现在,每个月跟老伴加一起4000多块钱退休金,全用在孙子身上。眼看工资花光了,王大爷想起以前听说可以用透支卡透支,于是求社区帮忙带他去办一张透支卡。
悟 没必要用物质去讨好孙子
“其实,老人现在单纯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赌气。”兴利社区的书记王希君说,“却没考虑到自己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不好。”经社区工作人员的劝说,老人答应以后不再跟亲家攀比,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育儿专家称,老人们爱用物质去讨好孩子,这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觉得不能长期和孩子在一起,内心的思恋和爱无法时刻表白,于是总想用物质去弥补。而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老人并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物质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手段。或许,情感上的付出难以立竿见影地取悦孩子,而物质可以做到这点。
用物质讨好孩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也是最脆弱的。多年后,孩子也许不记得你曾给他买过什么,却能记得:谁爱过他,谁教他好好做人。
专家建议:老人不要经常给孩子买礼物,特别是不要当面给孩子买东西,别试图用物质去收买孩子的心,否则孩子会越来越贪婪,越来越难以满足。爱是无价之宝,你们的爱是最大的礼物,只有爱才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和付出。如果真的想给孩子礼物,那就好好爱他、教育他,又或者就只买书吧。(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