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3月3日是第十三个全国“爱耳日”。当天,市残联与市卫生局联合组织我市医疗单位开展义诊咨询活动,通过现场测听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爱耳护耳知识。
少用耳机 减少听力损伤
在市新华街与和平街交叉口,解放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和市五官医院的医务人员设立起义诊咨询台,市五官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旭华正在接受过往群众的咨询。
“有些人特别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还情不自禁地把音量开到特别大,殊不知时间长了会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引起听力损伤。另外,每天接打电话、长时间泡在KTV都会对听力造成损伤。”陈旭华说。为此,他提醒公众,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力损伤,通常会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开耳机听音乐不宜超过1小时,在噪声环境中,要使用耳罩或海绵耳塞保护听力。
高危职业 做好噪声防护
在焦煤集团中央医院门诊楼内的义诊咨询台前,耳鼻喉科主任孟祥明和医务人员正忙碌地为患者进行检查。检查间隙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收治的耳病患者中有1/3左右都是噪声引发的。
他提醒建筑工地施工人员、KTV工作人员等容易致噪声性耳聋的高危职业人群,使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阻隔一部分噪声,而有效减少暴露于噪声的时间,则可避免永久性听力下降的产生。
另外,他建议长期从事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每年至少检查听力一次,最好半年检测一次。
听障儿童可免费得到康复训练
记者在市残联了解到,在我市的听力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由于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而留下了终身听力残疾。
据了解,目前,我市0~6岁的听障儿童约为3000人,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中有一部分因家庭生活困难,无力购买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
为了让失聪儿童聆听新声,市残联争取到了国家0~6岁聋儿抢救性项目的支持,派出多支小分队,从2月28日起,深入我市乡村、社区对我市0~6岁的听障儿童进行摸底排查。
“生活中,儿童听障不易被发现,一些听障儿童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歧视,向外界进行了善意的隐瞒。而这样做却影响了我们摸底的准确性,也不利于儿童的康复。”市残联康复部部长宋世庆提醒错过摸底排查的听障儿童家长,尽快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为孩子报名,经全省统一的听力筛查、检查后,听障孩子不仅可以获得免费的康复训练,还能获得由政府埋单的人工耳蜗或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