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
以己之能 回报父老乡亲
“身体残疾不怕,就怕精神残疾,我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报答社会、报答曾经关心过我的人们。”“感恩”这个字眼在慕建设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创业之初,他手写了1000张名片,发送到四乡五邻,不管谁家的家电出现问题,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就上门服务。按理说,收取的维修费用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其他维修点只要机器一打开就要收取50元到100元的费用。但是,在他的意识中,只要能够修好的配件,他坚决不进行更换,只收取很少的维修费用。“有些电器只是小毛病,简单一弄就好了,也不好意思收费。”慕建设说,“但是乡亲们觉得过意不去,有的偷偷放下钱就走,有的非要请我吃饭。”由于维修后的电器质量稳定,维修费用低,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把电器拿给他修,为此他还得罪了不少同行。
在南贾村采访期间,正赶上北郭乡罗作村村民马小黑把自己的电视机拉来修理。他告诉记者,自己亲戚朋友的电视都是在这修好的,不仅维修费用低,质量还特别稳定。
听说记者来采访,慕建设家里聚集了不少村民,他们纷纷对记者说起慕建设的好。“建设这些年来没少为我们修理电器,要是他在县城开个铺子,像其他人那样正常收费,早发了!你看,他家现在还住着这样低矮的房子。”村民慕长永说。
据了解,20多年来,慕建设为了给群众修家电,曾开着三轮车跑到谢旗营镇的张官台、詹店镇的王菜园及孟州市的斗鸡台村等40多个村,为群众修理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及冰箱等家用电器5000余台(件),为群众节约了不少费用。
感恩精神 播撒和谐种子
20多年的付出让慕建设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和乡亲们的信赖。这些年来,他很少在家里吃午饭,都是在维修时,别人请的。“你看看,我屋里用的,包括这个维修台,都是朋友送给的。还有上小学、初中时,我的同学慕长永、周永旺每天来家背我上学、在校背我上厕所。”说到他人的帮助,慕建设感激万分,“我家这个东屋,是乡亲们帮助我盖的,7天就盖好了,没有吃我一顿饭。”
在当地,越来越多的人被慕建设的事迹所感动。同时,人们又反过来支持、帮助他,只要他家遇上什么困难,就会及时给予帮助。
“我非常感谢父老乡亲,无论我家有什么困难,乡亲们都不约而同来帮忙。三轮车坏了,慕永昌来家里帮忙修理,焊条、钢板都是他的,一分钱也不收;庄稼成熟了,陈朝喜一家人来帮忙,连一口水也不喝。乡亲们给我的帮助太多了,我永远感谢不尽。”慕建设说。
(慕建设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