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二十多年如一日,竭力孝敬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孝亲敬老的大爱,赢得了亲戚、朋友和村民们的一致称赞。她就是武陟县大封镇大屯村村民刘理贞。
她坚持恪守“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体弱多病的公婆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照料,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二十六岁那年,她满怀着希望和憧憬,嫁给了大屯村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张河里。婚后几年,刘理贞先后为张家生下两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她从没和公婆红过脸,一家人相处的和和美美。老两口在村里人面前提起儿媳妇,经常笑得合不拢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生活中时,婆婆却得了神经性颤抖症,两手不停地颤抖,连饭碗都端不稳,刘理贞夫妇多处求医,但却长期治疗无效。望着愁眉不展的丈夫,刘理贞说:“没事,以后你出外干活,我少出去做事,专心服侍婆婆就是了。”从那时起,婆婆的吃喝拉洗均由刘理贞服侍。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无怨言。如今,婆婆已经九十三岁高寿了,但她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一脸幸福满足的样子。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婆婆得上神经性颤抖症不久,刘理贞的公公也因积劳成疾,患上疝气和前列腺病症。到郑州大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刘理贞夫妇:老人年纪大,做手术风险大,最好的办法是导尿管,而且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一般半年左右就不行。听了医生的话,夫妻俩有点犯愁,让老人常年住在医院是不可能的,只能回家保守治疗了。
回家后,又该怎么办呢?刚开始,夫妻两人请来医生来为父亲插导尿管,一次能顶二十多天。几个月后的一天半夜,屋外下着雨,刘理贞似睡非睡中听到痛苦地呻吟声,她和丈夫一轱辘爬起来,跑进公婆房间一看,原来是公公的导尿管堵塞了。刘理贞看看床上痛苦地公公,颤抖着双手的婆婆,再看看焦躁无奈的丈夫,迅速从抽屉里拿出了新的导尿管,对他们说:“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雨,叫村医生来会耽误事的,我在娘家当过几年村卫生员,就让我为爹当一次家庭医生吧。”说着她就走上前去,公公连忙阻止:“不行,不行,万万使不得。”婆婆含着泪说:“理贞呀,这样的事怎么能让你来做呢?”“我是医生,救人要紧。”刘理贞坚定的说。河里红着眼望着她,心里想:插导尿管对妻子来说并非难事,但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别说儿媳给公公插导尿管,就连在一起说话、一起吃饭都觉得不好意思,这种事传出去非让人笑话不可。但看看痛苦难忍的父亲,他没有多说什么,赶紧伸出手和妻子一起忙了起来。导尿管插好了,尿流出来了,父亲的呼吸慢慢均匀了,夫妻两个都松了一口气。婆婆拉着刘理贞的手,哽咽着说:“理贞呀,这么多年你为我们老两口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们对不住你呀…….”
从那以后,在这个家里,刘理贞不仅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和好母亲。同时,她还是一个家庭好护士。如今每半月,刘理贞就要为公爹换一次导尿管。有时迟到一分钟,尿液溢湿床单、褥子、被子、裤子。她不容分说,马上给公公换上干净裤子、被褥和床单。为了方便和及时照顾公爹,她让丈夫在公爹床头安上电话,无论什么时候,她只要听到铃声,就赶快跑去。一晃十年过去了,老人的屋子、床上永远干爽无味,老人家虽然有病在身,却活的津津乐道,高高兴兴,每日拄着拐杖散步,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太阳下看报,耳不聋眼不花,能吃能睡乐呵呵!温馨和谐的家庭,贤良孝顺的儿媳,创造了老人生命的奇迹。
刘理贞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地照顾公婆的感人事迹在村民中广为传颂,受到了全村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大屯村树起了孝亲敬老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