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微博一周
如何获得才是关键
刑诉法修改后拟2013年起施行
全国异地高考即将破冰
全国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已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射“百箭百星”
郑州市民
骑马上街
广州发生9起聚集性流感疫情
日本纪念“三一一”大地震一周年
壮士放歌春风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异地高考即将破冰
三大焦点问题待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现在到最后的冲刺阶段了,用不了10个月就会出台相关政策。

  全国异地高考即将破冰,已无疑问,但异地高考的门槛如何设置、如何兼顾本地户籍考生的正当权益、实施的时间等三大焦点问题仍需要明晰的答案。

  异地高考涉及城市承载力

  地方政府担心的是,一旦放开高考政策,会给当地带来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并造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等资源集中城市最为突出。

  以北京为例,近几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但是从2013年开始,由于“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等2007年、2008年出生的婴儿进入学龄阶段,入学人数将大量增加,据初步测算,2014年北京市将有18万人入学(2009年只有7.2万人),那么这些孩子之后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都需要加大投入。有人提出,等这批孩子考大学时,北京的录取率还有没有目前这么高,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看来,关于非户籍子女在居住地高考政策的制定和发布过于迟缓,潜在的原因是各地的资源与人口的矛盾。异地高考不仅是在什么地方考试的问题,而是与考试制度、录取方式密切相关。

  异地高考门槛有多高?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全国各省(区、市)有高考分数“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为首的大城市,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历年来考生录取率较高。而一些人口较少、录取率较高的西部省份也严防“高考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担心异地高考政策一旦出台,会引发很多“投机者”奔赴“低地”,甚至引发新一轮“高考移民”。由此,异地高考放开多大程度,门槛多高成为最集中的两个焦点。

  袁贵仁曾经透露,门槛设置应该考量下列因素: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

  有京籍家长在网上建议允许外地户籍学生在京参加高考的条件为:学生有北京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学籍证明;父母必须有10年以上的北京工龄,包括社保和工资纳税证明,不能补缴以及住所证明等。

  山东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规定,凡在山东省高中满三年的非户籍考生均可享受户籍考生待遇。一位曾经参与向教育部递交公开信的家长志愿者认为,因为山东是高考“高分”大省,加上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充足,连续几年高考录取人数递增,可是适龄生源却在减少。因此山东的政策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可能不太适用,但可以把门槛适当提高,要求父母在当地工作、居住的年限拉长到四年、五年,甚至更长。

  孩子等不起

  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李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北京工作,他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北京上学,但是全家人的户口一直在山西。李先生了解到,一些户口在外地的孩子,知道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上到初中,甚至小学一毕业就回原籍上学。可是因为自己有北京“绿卡”,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抱有希望,也不愿意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回到山西。可是孩子现在已经高二了,到底能在哪儿参加高考,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和爱人都非常焦虑,孩子也经常说一些丧气的话,有时甚至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

  2008年1月,北京曾有一名女生因临近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可自己没有北京户口无法报名而服药自杀。虽然这名女生后来被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这起与户口、高考相连的恶性事件仍刺痛了许多人的心。

  山东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规定,异地高考从2014年开始。一些非京籍考生的家长充满期待:“政策什么时候出台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实施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的教育等不起啊!”

  一直关注高考公平的魏汝久律师认为,既然教育部已经明确时间表,现在关注此事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能够做的是,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北京、上海的政策难以出台,是因为会损害到原户籍居民的利益,当然这是一种地方垄断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改变现在的“伪自主招生”,他提出:“当原有的高度垄断的高考录取计划体制不复存在时,户籍制对高考的绑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这个改革思路如果能够实现,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好像中国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美国高校会要求学生拥有美国户口吗?” 中 青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