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 娟
3月12日,阳光普照大地。
一大早,孟州市会昌街道东曹村72岁的梁玉明扛着铲刀走出了家门。
“梁师傅,又去拾掇你的宝贝呀?”村民王婶见到老梁亲切地打着招呼。
“可不,这几天梧桐树上的凤凰枝需要修剪,要不就影响树成材了。”老梁应着话,腿脚一刻也没停。
说起梁玉明老人的宝贝,东曹村村民无人不知,肯定是村里交给他管理的集体林了。几年前,该村提起种树就头疼。为啥?还不是因为种的树多、活的树少,村民见不到多少收入,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后来,该村两委会认定“要种树,先管树”这个理儿,每月拿出400元在村里招聘了集体林管护员,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2006年,退休教师梁玉明也当上了“树保姆”。这下,老梁可闲不住了。这不,自从村南三四公里的村道两旁种上3000多株杨树和梧桐树后,这里便成了老梁每天光顾的地方。浇水、上粪、拔草、刷白,老梁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管护着一株株娇弱的生命,一年四季,从不停歇。如今,这些苗木棵棵挺拔笔直,长势喜人,成了老梁炫耀的资本。
“有了老梁的照顾,俺村的集体林长得又好又快,现在都有碗口粗了。再过几年,这批成材林就能卖50多万元呢,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四高兴地说。
群众看到了收益,种树护树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据王小四介绍,目前,该村已发展核桃林2000余亩,合同林50余亩,集体林100余亩,预计收入300余万元。
再看梁玉明,话虽不多,管护树木的技术可有功底。随着一个个凤凰枝被剪落,梧桐树显得更加挺拔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