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报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装扮家园成花园
工伤“住院伙食补助”等三类费用
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我市对保障性住房需求情况
开展调查登记
图片新闻
明日有场专场招聘会
提供1329个工作岗位
东口宝鼎
春季为精神疾病高发期
有问题要及时心理干预
需要换发(申领)第二代
居民身份证的市民注意了
普及小型图书馆
满足多数人阅读需求
东口——神奇的地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装扮家园成花园
——市民观察团参观我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市民代表们在生态植物园义务植树。 陈作华 摄
  ”市民观察团“成员在听取我市今年园林绿化规划介绍。 陈作华 摄
 
   

  本报记者 陈作华

  见习记者 王水涛

  又是三月天,又到植树月。在奋力迈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进程中,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目前有什么新进展、今后有什么新打算?身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自然对此格外关心。为此,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热心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代表,组成“市民观察团”,对我市城区绿化状况进行了实地考量和深入了解。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是广大市民眼中最可喜的变化

  “我印象中,近10年来是我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

  “现在出门不远就有街头花园,散步、健身方便多啦!”

  “‘黑色印象’变成‘绿色主题’,这就是焦作城市近年来的最大变化。”

  3月13日8时许,陆续来到集中地点的市民代表一见面,就开始议论起这些年我市的城市环境变化。

  的确,城市绿意添几许,市民心中都记取。

  2002年建设集观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高标准绿化人民广场;2003年建设占地4000余亩的生态植物园;2005年建设缝山公园;2006年实施龙源湖公园二期改造工程;2008年精雕细刻十里画廊迎宾路;2009年完成市区11条道路的绿化升级改造……

  本世纪初的10年间,我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前推进。人民公园、月季公园、雕塑公园经过改造升级,绿地面积均占公园总面积的90%以上,全部跻身省级达标公园。以寓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而命名的缝山公园、以水景为主体的龙源湖公园、以生物多样性为代表的西部生态植物园等几大公园相继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400多个城市游园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我市大街小巷。

  碧波荡漾,野鸭游动,汀渚隐约,绿树婆娑……“市民观察团”首先来到龙源湖公园。尽管他们中有不少人经常在这里健身、游玩,但此行专程前来考察这里的园林绿化建设情况,依然兴致盎然。

  “我每天早上都要来这里跑步,边健身、边赏景,这里真是一个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假如没有这个水景公园,城市品位就会降低不少。”身为“黎明脚步”成员的市民代表秦继利说。

  “我们每天中午工间休息时都要来这里转转,水里野鸭经常出没的时间和水域都知道。”在龙源湖附近的市图书馆工作的市民代表王莉说。

  “如今,这湖里不仅有野鸭,还有多种鱼虾、泥鳅、黄鳝、乌龟等水生动物。我们今年年初已经开始对这里的水域进行再度改造。在1万多平方米的湖心岛上栽植大型乔木,地面栽满花草灌木,在增加景观效果的同时,为水生动物和飞禽营造更适宜的栖息地。”龙源湖公园负责人说,“在沿岸湖边将栽植睡莲、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在环湖岸上种植连翘、迎春、授尾等地被类植物,在广场上放养鸽子,使这里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水景公园。”

  五孔桥游园、群英河游园、火车站游园……数百个紧邻市民生活区的游园平均距离不超过500米。茶余饭后,市民们可以徜徉在栽满法桐、雪松、垂柳、桂花、蔷薇、红叶李、黄山栾等数十种乔木、灌木的天然氧吧中。“市民观察团”的车驶过西环路一处游园时,市民代表董世坤兴奋地说,他每天早晨都在那里习练太极拳。

  让城市像花园般美丽,是市民代表最美好的期盼

  “我市是第一个在全省率先开放所有公园的城市。”市民代表邵洪文说,“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胸怀。而缝山公园的建设,更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忏悔,对生态恢复与治理的决心和愿望。”

  站在缝山针脚下,市民代表纷纷感慨:“假如没有这座公园,每天几千人的健身脚步不知该迈向哪里。”“假如这座山体还是千疮百孔,我们不知该有多么汗颜!”

  缝山公园的山体,原是以前人们开山炸石后遗留下的千余米的断崖残壁。2002年,一座巨型不锈钢手术针雕塑耸立在这座山头上,寓意用这枚手术针把残破的山体缝合起来,表达了这个城市的人们决心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的愿望。

  全国首例山体复绿技术——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在这里启用。在断崖残壁上挂设金属网,喷施由营养剂、黏合剂、树苗种子等混合而成的浆液,形成人造生态环境,共喷播复绿山体断崖面积6万多平方米。而今,山坡上的椿树、楝树、榆树等苗木已长到一人多高。与此同时,广大市民在此义务植树,绿化荒山。而今,这里已成为城市的一道绿色屏障和一处园林景观,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和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哇,我们这地方的园林绿化可追溯到1700年前的晋朝。”在建于缝山公园内的园林博物馆里,市民代表惊叹道。

  在这里,市民代表了解到,位于云台山百家岩的竹林七贤隐居地就是我国较早的人工园林。已发掘的西晋到明末的许多遗物证明,焦作是中国园林早期诞生地之一。 1898年后,在焦作开采煤矿的英国福公司先后修建了道清公园、中山公园、洋务院花园、李封矿矿山公园。从民国11年的《河南焦作全图》上街道和园圃的标示可以看出,当时焦作已初现近代城市园林的格局。

  “我市具有园林建设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当今更应该把我们的城市绿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那么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园林绿化会有什么新动作?”有市民代表问。

  “今年我市将新建2个公园、3个较大面积的街头游园。”市园林局副局长苗茂林介绍说,“新建的2个公园一个与缝山公园相毗邻,位于影视路南侧,面积245亩;另一个位于山阳路北端山上,利用封山育林的茂密林木,建成一个山地公园。3个街头游园分别位于普济路南段及塔南路与丰收路大花坛东北角、西北角。”

  阳春三月义务植树,成为市民代表们的一个约定

  “绿化家园,人人有责。咱不能光看不干。”一些市民代表在报名时,就提出“市民观察团”这次活动要增加义务植树这个项目。

  上午11时许,“市民观察团”一行来到市区西部的生态植物园。在一片空地上,市民代表们两人一组,开始挖坑种树。

  市民代表张娴征已经69岁,大家劝她不要动手了,可她坚持拿起铁锹干了起来。市民代表张振粉的双侧膝盖刚做过手术,腿用不上劲,但也不愿闲着,就专干扶树苗的活儿。

  “坑要挖得够深、够大,栽下的树苗才容易成活。”市民代表们相互提醒着,把树坑挖了又挖、扩了又扩,生怕栽下的树苗活不了。树苗埋下后,大家又用脚把土踩实,接着提水浇树,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个植树环节。

  “我家离这里不远,我以后要勤来这里看看,负责浇水,保证大家今天种下的树苗都成活。”张娴征说。

  “今天大家种的是栾树苗,这块地方集中种植这种树,将来这里就是一片栾树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说,这种树型高大美观,能长到10米多高,是一种良好的绿化用树。

  “林木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可以调解温度、湿度,净化空气和环境,又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还能起到吸收辐射的作用。今天咱们作个约定,以后每年都要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更美。”市民代表董世坤提议道。

  “市民观察团”成员欣然同意,大家纷纷表示,让3月成为一个“约会”的季节。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