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鹏飞 通讯员宋粲)近日,市人民医院胰腺外科运用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微创技术,成功为一位重症胆管炎患者实施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退黄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垂危的生命。
据了解,患者入院时腹部已持续疼痛了5个多小时,经过检查确诊为胆管结石。但患者住院4个小时后,又出现了寒战、高热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典型症状。临床上,重症胆管炎是一种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死亡率非常高,患者随时会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面对处于危重状态的患者,胰腺外科主任田新和医生石书伟决定为患者立即实施ERCP微创手术。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田新和石书伟仅用了30分钟就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术后第二天,患者的神志就完全恢复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
田新说,重症胆管炎治疗的原则首先是解除胆道的梗阻,传统的开腹胆道探查手术引流对于此类患者风险极大。而ERCP技术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目前已成为众多胆胰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ERCP是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也就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经十二指肠乳头、内镜活检孔道插入造影导管,并进入乳头开口部、胆管或胰管内,注入造影剂,作X线胰胆管造影检查。起初,这项技术仅作为一种检查措施应用于临床,而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设备的进步,ERCP现已成为治疗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首选技术。
据田新介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剖开腹部,由于胆道解剖复杂、变异大、手术有风险,尤其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风险更大。术后,在胆管上接一个T形管引流挂在腹壁上,患者带着这个管数周甚至数月继续排胆汁,非常痛苦,而且体内会有残留结石的可能,有时还需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手术。而内镜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方法相比有创伤小、痛苦轻、风险低、恢复快及费用少等优点,特别对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更为适合。
此外,市人民医院胰腺外科通过不断的探索,制订了规范的内镜、腹腔镜治疗方案,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可以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了传统治疗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使重症胆管治疗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和微创化。
咨询电话:266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