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可以说,在记者采访过的女性当中,你是最艰难、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个人,也是最执著、最坚韧不拔的一个人。
当记者在市总工会同志的带领下,找到你、采访你时,31岁的你正有孕在身,尽管行动不便,但你依然每天奔波不止,亲自给顾客洗面美容。从顾客对你的啧啧称赞中,记者知道了你的名字——董娟。
你最不忍心提起过去的经历,一提起那段往事,你就忍不住流泪。你家在新乡,焦作没有一个亲人。你19岁那年从焦作技校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后来,企业形势不好,工资太低,你放弃了那份工作。该如何生活呢?你陷入了迷茫困顿之中。思来想去,你决定学美容美发。
你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不管你如何做工作,家里人就是不同意。但你没有气馁,打定注意,悄悄缴钱报了名学习美容。有了一技之长,你又开始寻思如何办一个美容美发店。你当时遇到了几个方面的重重压力,主要是资金压力和家人的再次坚决反对。可无论多么困难,你都把泪水往肚里流,始终没有动摇创业的决心。你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拿出来,开了一个小型的美容美发店。因为开业不久,对美容行业不熟,一年时间不到,你就面临着关门的危险。
不知多少个夜晚,你静静地躺在床上埋怨命运的不公,止不住的泪水有多少次浸湿了枕头。但不管如何艰难,你的心里始终明白一个理儿:干事业没有恒心不行。于是,你擦干泪水,给自己立下了誓不回头的决定:如果事业不成功,就不要小孩。你的情况后来被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陈华北知道了,他帮助你搞了小额贷款,并鼓励你一定要顶住压力,只要有恒心、有决心、有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槛。
鼓励、理解、帮助犹如春雨甘露,使你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再次鼓起了事业的风帆。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得到了丰厚回报。现在,你的事业成功了,小店扩大了,设施也改善了,每天顾客盈门,你也忙得不亦乐乎。你招收了一批下岗工人,为社会分忧。你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十分感谢大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