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3月15日上午,市工商局、市消协、市国税局等多家单位的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宣传消费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现场投诉。该活动在龙源湖公园西门广场举行,吸引许多过往市民积极参与。
合力解决消费投诉
王留梅和爱人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到活动现场。王留梅是中站区人,去年6月,她花费4550元给新盖的房子买了2扇博爱县某门业公司生产的门,没想到才用了4个月就出现了一扇门一半油漆脱落生锈的现象。看到说明书上写的终身维修、一年保修的承诺,王留梅就多次给维修人员打电话。维修人员说过一段时间就去维修,可是一直没来维修。
听着王留梅的讲述,市工商局消保科工作人员薛贝利立刻给博爱县工商局的有关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与厂家联系,按照承诺进行维修。
不一会儿,博爱县工商局的同志就打来电话说已经协调好了,厂家保证这两天就去王留梅家维修。薛贝利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王留梅,告诉她如果有问题再找他反映。
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在广场一角,我市机动车维修行业“三一五”活动展台前十分热闹,宣传展板中关于汽车真伪零件的辨别知识、机动车维修企业服务承诺等内容吸引了许多人观看。市运管局维修科科长杨安科说:“现在汽车大量进入家庭,汽车维修行业业务量大增。今天我们号召维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免费服务,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促进企业规范服务行为。”
认清假冒不上当
在活动现场,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摆放了在部分市场上查获的假冒食用油、味精、白酒等商品,并教大家如何识别。税务部门关于如何辨别新版发票真伪的宣传单,吸引了市民王耀林等人的目光。“市民购买商品时一定要索要发票,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商家偷税漏税,另一方面也是以后维权的重要凭证。”听了税务人员关于发票知识的介绍,王耀林深有感触地说:“以后消费时我一定会索要发票。”
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说:“随着近年来消费者维权知识的大力宣传,市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面对消费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再自认倒霉,而是找有关部门反映,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上图为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