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迎春花以及
诗七首
我心中的天堂
树上的鸟
生命中曾有这样一个您
武侯祠感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柏榕/人生感悟
我心中的天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家乡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蟒河的堤坝上长着高大浓密的树,远远看去像一道雄伟绵长的绿色长城,横亘在田野上。它由云霞升起的地方而来,蜿蜒曲折不断地向前延伸,一直把人们的目光带到充满遐想的天际尽头。

  宽宽的蟒河,水流得舒缓无声,只有在水草的阻拦处出现的波纹,才让你意识到水还在静静地流着。偶尔水面上,发出一处响声,溅起水花,那或是河中的鱼儿在嬉戏,或是青蛙从岸上的草丛跳入河水里。当然也有一两只水鸟在对岸河边觅食,一会飞走一会飞来。这里空旷静谧,风轻云淡,绿草野花随意生长。我曾设想在此躺靠在睡椅上,摆上沏着的绿茶。然后,再放一些耐听抒情的小提琴或钢琴独奏曲,或者听一曲京戏老生苍凉浑厚的唱段。我品着香茗,看着蓝天白云,专心致志地欣赏着天籁之音,那将是多么惬意爽快。那如泣如诉扣人心扉的琴弦,那带着古风雅韵的唱腔,那由近而远的云朵,会把我的思绪带到遥不可及的远方,让我获得意想不到的从未遇到的感受。哪里是天堂?这样的情景就是我心中向往的一处天堂。

  时至今日,我的人生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朋友同事们在一起谈论升职发财的新闻,一点也引不起我的兴趣。我也曾经认为当大官、发大财、做名声显赫的大事,是一个人有事业心、有远大志向的表现,是人生辉煌成功的标志。但是见的事多了,想的事多了,渐渐感到这些都不能真正代表人生的意义。有人官当得很大,并没有干出什么像样的事;有人名声很大,但是做人却很龌龊,学问也不深。还有人,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对社会并没有什么裨益。仔细想想,哪一朝哪一代都有数不清的大官。有官位,自然需要人来填补。不是张三就是李四。同样的位子,只有少数几个人在上面演绎出了精彩华章,更多的人只是平庸无为或尸位素餐,走个过场。同样,富可敌国的豪商,也从来就不缺,但是真正对社会发展起到好作用、留下好东西的人却不多。放眼望去,当代许多有显赫职位的社会场所,早已不是施展个人正当能力和创造利民利国业绩的竞技场,更不是优良品德的展示台。许多富商所做的工作,只是不遗余力地尽快把不同地方的财富聚拢在手中,形成一个乌合庞大的军团。但是,要不了多久,这些财富就会分崩离析,各奔东西。许多官员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政界舞台的一个客串演员。官位的角色不过是这些人捞取个人利益和满足精神虚荣的工具。一个人把生命的价值寄放在这上面,我感到不值得。人生的美好,不是只存在于商场高额利润的筹算中,官场步步高升的忙碌里,各种带着个人功利的奖项上。名利场中的志得意满,绝不是人生的主要价值所在,更不是一个人志向能力高低的唯一标杆。人生就是一幅画卷,丰富的阅历就是画卷上缤纷的色彩。在丰富的阅历中增才干长见识,通过做一些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众人的实事,进而提炼自己的道德情操,不断地升华精神境界,这是理想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理想幸福的人生,不能好逸恶劳,无所作为,当然要有劳作,有奉献,也要有收获,有享乐。享乐,有物质的享乐,更要有精神的享乐。只惦记着物质的种种占据、职位的提升、名誉桂冠的获得,忽略风雅精神的追求和占有,这样的人生是一个物奴、官奴、名奴的人生。这种在吃穿温饱线下产生的社会精神形态,并没有随着物质层次的迅速提高而改变,形成了治穷易、治愚难,把俗变雅比两者加起来还难的社会怪相。而当代社会潮流正是以“奴”为荣、以“奴”为求的人生批量制造者,是高雅无功利精神享乐的扼杀者。因此,没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生,随波逐流,是找不到天堂的。这些观点我过去即使听到了也不一定能理解,现在却源源不断地从我的内心涌出。

  当代社会就像是人间荒诞剧的大舞台:有人有雄厚的物质后盾,却没有享受各类艺术的爱好;有人有聪明的创造力却安于繁琐的庸事;有人有强烈的艺术爱好,却没有享乐的时间和条件。旅游是为了赶景点,走马观花,获得此处一游的留影。闲暇轻松的游玩成了匆忙劳累的赶路。赴宴不是为了去品味佳肴美酒,成了难以摆脱的应酬,去与不去都让人颇费思量。因为看似轻松的饭局,其背后总是要藏着一些“任务”。没有舒缓、轻松中的专注,没有逍遥、平静中的独享。食物不是在细嚼慢咽仔细品味中咽下的。书不在心无杂物、神态淡定的氛围里,带着求知求真的兴趣阅读的。艺术创作、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好像都是为了赶趟献礼,把强烈急迫短浅的功利目的作为主导,不让它们与参与者内心的喜好志趣建立广泛深刻的关联。因此,它们产出的只是各种包装花哨而没有高深思想和技术创新的变相复制品。优秀的产品、作品都是心智精力披沙沥金的凝聚之作。从时间上讲,它要像酿酒发酵那样,必须有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的递进转换过程;从心智上讲,它要有一个深思熟虑、厚积薄发、推敲琢磨逐步深化的扎实步骤。如春蚕吐丝,一丝一缕皆为自身心血所化,每一处缠绕都显出细致与耐心;如蜜蜂筑巢酿蜜,是广采精挑,更是耐力的会聚与心智的结晶。现代人可以为自己身体建造多处豪宅别墅来居住,就是未想到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处安静清洁雅致的精舍来安歇修养。心,如流星总是在赶路,从来不会静下来休息片刻。眼,如不能关闭的街头录像头,总是在东张西望,生怕错过了什么,从来没有让它从干涩中得到滋润。贪,这个没有良知不知疲倦永不满足的领路恶魔,想占有一切,不想错过一次好运,要把一切好事全占完,成了现代人生痛苦之源。所谓“万事如意”、“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福禄寿喜”、“天天开心”,这些连老天爷都不敢奢望的美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却要天天挂在口头记在心间,真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狂妄还贪婪。这是人生荒诞万象之写照,绝不是天堂生活的画卷。

  人活一世,过什么样的生活才算美满?这个人生至高的哲学命题,只有从每个人亲身经历的总结思考中才能有所感悟。我曾以为,一个人只要有学识、肯钻研、有毅力、不怕苦、不怕挫、品德正、身体好,那就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什么样的职业都能做,就能有幸福的人生。现在我不这样看了。一方面,随着阅历的增多,对自己不能把握的外在客观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它的存在和发展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在有些社会领域生存,就必须具备它所要求的人格个性,否则你在那里不仅格格不入,而且最终要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天然不足。所谓“君子不器”是美丽的幻想。许多事情自己是干不了的,如果扭着性子去做,不仅干不好,而且会很痛苦。人生贵在适意。这是先贤们用自己阅历和心智归纳出的人生哲理。没有必要的阅历和广博的思考,是体会不了其中的深刻含义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多么激荡人心的理想格言,但是急流勇退,安贫乐道,默默奉献,低调行事,不求闻达,以一个台下的普通观众,静静地欣赏他人的表演,又何尝不是人生明智的抉择。人生不能没有追求和奋斗,但是追求和奋斗不是人生永远的定律,即是在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也不能让强烈的物欲和低俗的精神满足所支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宠辱不惊,不骄不躁,淡定自然,从容处世;能在忧患中微笑,在痛苦中聚集力量,在思考中变得智慧和勇敢;在挫折中坚守高洁的志向,在滚滚潮流中不迷失前进方向,不为外界权财色所诱扰,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些都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理想境界。就我而言,做一个好的文字匠,就是心满意足了。此外,我还乐意去种菜种树养猪放羊遛马,去干机械制造修理类工作。当然干什么工作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但是无论干什么工作,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健康合理纯粹的兴趣爱好。这样的精神家园,是自己心灵的天堂。人的一生,物质生活可以朴素简单,能满足衣食温饱,保持身体营养均衡即可,精神生活和爱好却不可低俗迁就。有的人从外在看,着装举止很像回事,但是他知识贫乏精神俗鄙。你感到同他在一起还不如同猫、狗在一起快乐。有的人穿着一般,甚至不修边幅,但是他广博的知识兴趣和精辟独到的思想见解会让你肃然起敬,与其交谈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两者中,我感到后一类人的人生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像是天堂中的人生。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机遇有多少,身体和精神承受力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都有各自的极限。量力而行,量才而用,进退适度,不做自己体力和精神都不能胜任的事,不总在幻想靠运气才能获得的好事,不以为通过抢争就能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都是幸福人生的基本前提,也是进入天堂的门径。有的东西生来就不属于你,你即使得到也留不住,甚至祸及自身。看不到这点,说明你不明智。要知道,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随着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存在的东西,你不放弃,那是任何人也夺不走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无所谓失去,更不必为缺它而懊悔。世人总觉得没有到手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多少手中的好东西却被我们轻易地抛弃毁坏,当我们意识到它们珍贵之时,已是覆水难收之日了。品德、情义、时光、健康、自由以及其他人生美好的东西,当你要出卖它们时却卖不上价,但是当你失去后再要寻回时,却感到它已是千金难求。有的人至死不悟:只有无价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珍品。凡能用金钱直接买到的东西,本质都不属于人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能买来婚姻,却买不来心心相印的情爱,能买来宴会上高朋满座、豪情誓言,却买不来真情友谊。能买来文凭,却买不来能力、气质、雅好。人生最美好的东西犹如空中佳音、相中美色、水中明月,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交换的。还有,当年我们认为多么重要、多么关键的事情,过后看清了它的本来面目,才知道那时把自己搞得那样紧张惊恐兴奋,是多么不值。“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人世间真正神圣的事很少,但是在世俗的眼里却是多的数不过来。历史上关键的转折性偶然事件看似很多,那都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结果,只是我们被各种表象迷惑,看不穿罢了。当事者迷,旁观的众人也未必清楚。有道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社会的思潮、众人的评议,是以世俗道德伦理价值为核心的,大都是庸人哲学观的翻版和衍义。过于听从它们,你就会沦为被它们折磨的精神奴隶。我现在已不喜欢喧嚣热闹的场面,对出头露面的事也不感兴趣,对人言众议采取姑妄听之的态度,兴趣和精力都放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上。在风雪交加的寒冬,我若能处在温室伏案阅读;在春秋之际若能临窗远眺,使双眼能让生命之绿润泽;在简陋的餐馆,能与友人畅谈小酌,在我看来就是幸福,就是人间的天堂。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博尔赫斯讲:“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天堂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不在天际高远的云霞之中,而是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能让自己的精神关注摆脱现实的桎梏,提高到形而上的层次,天堂就降临到你心中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