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一个绝不寻常的决定和行动,迸发出强大磁场,越过滔滔黄河,将两个不幸的家庭紧紧连在一起。恨已泯,心相近,情愈浓,天地人间有真爱。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2月28日晚,2011年度“感动焦作十大人物”颁奖台上,主持人用这段话概括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胸怀和大爱。
这个人就是温县招贤乡中辛村村民王常安。仗义助“仇人”,宽容促和谐,一个平平常常的农民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河南人那“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车祸发生后,肇事人丢下生命垂危的伤者逃离现场
2010年3月11日一早,王常安25岁的大儿子王锋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一个小时后,王常安突然接到电话,说王锋出了车祸,让他速到温县人民医院。
王常安来到医院,医生递过来病危通知书,说抢救中伤者已2次呼吸、心跳停止。王常安顿时大脑一片空白,他的妻子当场昏厥过去。
特重型颅脑损伤,右臂粉碎性骨折,右下肢多处开放性骨折。由于肇事者逃逸,王锋是路人报警后被救护车接到医院的,因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肇事司机名叫赵利强,巩义市康店镇赵沟村人。几年前,他借钱买了辆二手面包车跑生意。出事那天,因温县有人要包车,他早上5时多就开车出了门。在行至温县谷黄公路一路口时,一辆大货车的远光灯迎面照来,赵利强感到一阵目眩,突然“嗵”的一声,他车子撞上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走下车来,赵利强看到一个人倒在血泊里,已不省人事。“出人命了!闯这么大的祸自己咋能赔得起!”他看四下无人,一种逃避责任的念头驱使他驾车离去。
然而,往前跑了两三公里,心慌意乱的赵利强再也无法继续开车了。他打电话问挂靠公司的管理人员该咋办,对方说:“啥招也别想,赶快向警方投案自首。”
开颅手术、骨折修复手术,王锋连续昏迷时间长达73天,住院达半年之久。命虽然保住了,但王锋落下了终身伤残:不能行走、不会说话,生活完全靠人照料。
儿子已然伤残,我不该让两家都过不下去
王锋住院初期,每天的抢救治疗费用都要数千元。王常安家里的存款很快就荡然无存。借亲戚、借朋友,王常安为儿子治病共花去医药费20多万元。而肇事方陆陆续续才支付了5万多元。
“他是跑车的,家里应该殷实些,怎么支付医疗费磕磕绊绊的?赵利强虽然被羁押,那送钱的人应该是他的妻子呀,但为什么每次都是赵利强的姐姐来和自己照面?”带着疑问,王常安悄悄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赵利强家。
三间破旧的窑洞里,除了锅碗瓢盆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能坐的就是一个长条木凳。“他家的经济状况咋还不如俺家呢?”王常安心里犯起了嘀咕。
“他老婆半年前就跟他离婚了,眼下他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两个正读大学和高中的孩子。去年,他的车子碰坏了,花两三万元刚修好。这次出车祸后,他为了给对方拿医药费,把家里的冰箱、电视机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街坊邻居们说。
回来的路上,王常安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要照顾重度伤残的儿子,自己不能种地,女儿也不能外出打工,家里已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地,一个好端端的家就此被毁掉了。同时,赵利强也要因肇事逃逸被逮捕判刑,他年迈的父母由谁来养活,他正上学的孩子该咋办,他所借的外债该咋还?
“一家车祸两家惨,一起事故结成仇。这种情况不是好结局。赵利强看来还是实诚人,不是有钱不赔的主,不能因一起车祸也让这家人过不下去,我要想办法避免两败俱伤、结怨成仇的情况发生。”王常安心里打定了主意。
拿出赔偿款帮助肇事司机创业,两家人如亲戚般相互走动帮衬
法律规定,肇事逃逸者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承担民事赔偿。“几年身陷牢狱,只怕他一辈子都难以翻身,一家人的生活都将难以为继。”想到此,王常安来到法院。
“这个案子能不能对他判轻些,争取协商调解。”王常安对法官说。法官愣了,说自己工作20多年,遇到的都是受害方要求对肇事方从重判决,没见过还有要求从轻处罚的。
王常安先后往法院跑了十几趟,反复陈述自己的意见。最终,法院判决赵利强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在赔偿方面,王常安主动让步,赔偿数额从60多万元降至47.4万元。
拿到赔偿款后,王常安心里并不安宁。他知道,赵利强因肇事逃逸,保险公司已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些钱大都是赵利强从车辆挂靠的运输公司借来的。赵利强的面包车已到报废期,他自己也被终身禁驾,以后他该怎么还上这笔钱?
“从赔偿款中拿出一些借给赵利强,让他再买一辆车继续经营客运,他家的生活就有着落了,同时还能快些把借的钱还上。”王常安把这个想法说给妻子,为人宽厚的妻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之后,王常安又来到位于郑州的赵利强所挂靠的运输公司,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恳求公司领导保留赵利强原有营运线路。
2011年4月6日,王常安把10万元现金递到赵利强手上。赵利强用这笔钱买了一辆40多座的二手大客车,雇了司机又开始了客运经营。
王常安觉得还有事没做完。他让人把赵利强的前妻叫到自己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说。没多久,这个女人又回到了赵利强的身边。
“没想到,一场车祸没让俺两家成冤家,反倒成了亲戚。我啥时候上门,俺叔、俺婶都问寒问暖,忙着给俺张罗饭菜。”赵利强对王常安夫妻,已经习惯称呼“叔叔”、“婶子”。
“逢年过节,利强总是上门来看我们。我现在白天黑夜照料儿子,帮他进行康复锻炼,地里的活顾不上,利强有空就来帮我干些地里的活。” 王常安说,“能容人处且容人,宽厚就能暖人心。”
(王常安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