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程,砥砺前行,备受鼓舞;展望前景,转型提升,风雨兼程。
3月8日,在山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五年来该区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剖析了未来五年该区所面临的机遇和压力;明确了今后五年特别是2012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区的举措……整个报告高屋建瓴,可以说是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是所有工作的行动指南。
【核心提示一】辉煌五年 不凡业绩
【点睛之笔】五年奋斗磨一剑,巨笔磅礴写春秋。五年来,该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的奋斗目标,按照“四个重在”要求,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精彩看点】五年来,该区GDP年均增长18.3%,2011年完成20.01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8%,2011年完成48.8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1%,由2006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4亿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82.96%增长为2011年的93.3%;全区实际引进外来资金178.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78万美元。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38亿元,是2006年的4.13倍;全区民生支出10.8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96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72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5%。
【相关链接】七个方面突破:凝神聚力突破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千方百计繁荣三产,现代服务业亮点凸显;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切实加强城市建管,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幅增加民生投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致力创优发展环境,政府自身建设加强……五年来,该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强文化旅游区、省优秀金融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和全省最具投资价值先进区等国家、省、市级荣誉750余项,连续五年获得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
【珍贵经验】坚持五个“必须”: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的目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财政增收”战略,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必须始终坚持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瓶颈,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把团结实干作为第一保障,用团结凝聚人心、以实干推动发展,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和浓厚氛围。
【核心提示二】未来五年 大有可为
【点睛之笔】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为目标,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山阳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精彩看点】坚持“一个基调”,把握“一个机遇”,突出“八个着力”。
【延伸阅读】“一个基调”就是加快转型,持续发展。
“一个机遇”,就是牢牢把握我市被列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机遇。作为中心城区,山阳区将在工业突破、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
“八个着力”:一是着力在工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是着力在服务业转型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三是着力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四是着力在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五是着力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六是着力在社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七是着力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八是着力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核心提示三】转型提升 聚焦2012
【点睛之笔】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GDP完成22.82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1亿元,同比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4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63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6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50元,同比增长10%。
【相关链接】转型带动提升。一是通过推进集聚区建设、抓龙头企业和技术创新等途径,以转型力促工业突破;二是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楼宇经济、打造商贸和金融中心等方式,以转型促服务业提升;三是通过健全机制、破解瓶颈、向上对接等形式,以转型促项目建设;四是利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人才体制和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途径,以转型促对外开放;六是通过创新社区管理、安全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形式,以转型促社会管理创新;七是通过“十项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转型促民生改善。
【精彩看点】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提供发展保障。
加快思想转型,建设责任政府;加快职能转型,建设服务政府;加快作风转型,建设效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樊树林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