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姬艳红
连日来,记者在山阳区山阳路桥征迁现场,看到的是醒目的征迁宣传标语、横幅和征迁干部来回穿梭的身影,听到的是架机械、拆房子的声响,感受到的是征迁群众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虽然春寒料峭,但山阳区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交叉工程征迁热浪已经掀起。
车子从人民路行至山阳路,拦街标语扑面而来:“一泓清水送北京,山阳人民献真情”、“ 大力支持南水北调建设,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进入新城街道恩村三街,墙体上、树干上到处张贴着 “争当搬家拆迁的模范,不拖征迁安置的后腿”、“舍小家,为国家,南水北调利大家”的标语,红纸黑字十分醒目,书写字体遒劲有力。
车子走到山阳路桥施工处,新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杨红庆,副书记杨波、恩村三街村委会主任岳长顺等正在指挥几家群众拆除房子。一户群众刚刚开始,小心翼翼地取下窗户玻璃,再费力地取下窗框架,然后推土机上前进行机械作业;另一户群众找来几个帮忙者,站在高高的房顶上,把有用的砖块处理结束后,就抡着大锤开始猛击墙体……机器喧嚣着、灰尘飞舞着、人们忙碌着,一位老者站在一处已经拆除的房屋前,慢慢走上建筑垃圾堆,深情地凝望着,他身后的小狗一边叫一边围着他转来转去,他看着小狗自言自语:“再来看看老房子,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能证明,咱家也为南水北调作了贡献。”
从山阳路桥沿南水北调总干渠向西走,路边走来几个人,他们是山阳区艺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武占臣带领的包村工作组成员,他们刚刚从一个群众家里出来,急匆匆向下一户走去。记者上前想采访,他们顾不上停下脚步,飘过来一句话:“现在太忙了,我们每天都在村里,改天再联系吧。”
再向西走到焦东路桥附近,一辆警车迎面而过。随同记者采访的该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该区为了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还在工程沿线专门设立了两个警务室,这是他们又到施工地段例行巡查了。
来回穿梭的工程车、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走村入户的干部、奉献大爱的群众……记者走了一路,感动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