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优化水资源配置 支撑可持续发展
构筑预防腐败的三道坚固屏障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我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夯实水利之基 助力“三农”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水利之基 助力“三农”发展
——写在第二十个“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五个“中国水周”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核心提示 ………………………………………………………………

  3月22日是第二十个“世界水日”;22日到28日是第二十五个“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配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日前记者就我市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水与我市“三农”发展、与焦作经济转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采访,敬请关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市水利局局长马国庆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水利是“三化”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夯实水利之基,对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三农”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意义重大。

  我市土地面积4071平方公里,有耕地28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我市是闻名全国的吨粮市和小麦千斤市,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些都与我市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密不可分,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开展了引沁、广利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实施了以武陟白马泉、博爱丹东中型灌区为主的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武陟县、修武县和博爱县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温县、修武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项目建设,3个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7个国家民办公助小农水项目建设,18个省级节水项目建设以及一大批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等项目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市本级财政还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据统计,“十一五”至今,我市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各类资金达181000万元,建设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农用机井、硬化渠道、地埋管道、喷微灌、水池水窖等农田水利设施在我市广大农村遍地开花。涌现出了沁阳市、修武县等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沁阳市和修武县已分别连续17年和15年获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奖励。

  据统计,我市已有机电井44379眼,机电排灌站880处,塘坝226座,水池水窖1758座,万亩以上灌区17处。其中,引沁、广利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处;博爱县丹东、沁阳市丹西、修武县马鞍石及焦东灌区等1万亩以上中型灌区15处;另有省管的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在我市也有灌溉面积,灌区干渠总长417公里,支渠总长918公里,设计灌溉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52.1%。目前,我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220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84%和76%;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75.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2.6%,其中低压管灌面积110.5万亩,渠道防渗面积60.3万亩,喷、微灌面积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已从“十五”末的0.40提高到现在的0.55以上。农田水利的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灌溉的保证率,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丰产奠定了基础。

  在农田水利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们还需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取消“两工”等多种因素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进一步凸显。特别是近年来,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旱、涝灾害使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和破坏,这就警示我们: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的最大“硬伤”。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增强我市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已刻不容缓。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马国庆说,“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新建灌区建设步伐,加大现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小浪底北岸灌区,改善沁南灌溉状况;争取规划建设黄河西霞院水库灌区,改善黄河滩区灌溉状况;开工建设沁北引黄灌区,为焦作城市水系提供可靠水源;推进博爱丹东灌区晋升国家大型灌区;争取省属武嘉灌区改造,扩大我市灌溉面积;充分利用焦作东部矿井排水优势,扩大焦东灌区覆盖范围,增加工业备用水源;加快完成温县、武陟县在建引黄补源工程建设,完成孟州市引黄补源工程建设;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引沁、广利大型灌区和沁阳丹西等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扩大引黄、引沁、引丹灌溉能力,全面提高灌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现代示范灌区。

  积极开展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科学规范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为我市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加大博爱县、修武县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修武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建设实施力度,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实现6县市全覆盖。积极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及土地整理等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建设,发挥工程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田间水利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到已完成改造的灌区内,加大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作。

  因地制宜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为重点,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农田机井的配套与升级改造,扩大井灌面积。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修武东南部、武陟东部、温孟滩移民区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六大低洼易涝区治理,疏浚沟河,完善灌排体系。抓好抗旱应急工程建设,通过引水、蓄水、打井等措施,确保遇到较大干旱时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需要,为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创造条件。

  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的综合效益。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扩大水利投融资渠道。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不断创新“一事一议”办法,重点探索完善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等资金投入形式,支持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投工投劳,提高农民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抓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办法。加强施工技术指导,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严把施工队伍、施工材料和工程验收关。加大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标准。尽快恢复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工程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探索建后管理形式,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

  今后10年,将是一个推动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10年,我市的目标是: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9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8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65,基本完成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抗御水旱灾害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为我市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依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增强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中国水周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把每年的7月1日至7日定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水利部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对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