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南日报》记者史家轩 本报记者邱明媚)开春以来,沁阳市商务局局长尚维君就没顾上好好喘口气:年后一上班就签下了总投资6亿元的北京申安集团高亮度LED照明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上上集团河南龙翔环保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刚刚举行完奠基仪式,又与中材集团就玻璃纤维棉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接踵而至的新项目让尚维君喜不自禁:“差不多一天多就来一拨儿客商,平均三天里能达成两个合作意向。”
这种紧锣密鼓的节奏,是沁阳当下整体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沁阳上上下下都上紧了发条。”
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开年就亮出新目标:“立志做中部县域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为统领,持续转型提升,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
目标有了,关键在做。结合沁阳本地实际,该市成立了六个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焦晋合作互动、转变领导方式坚持务实发展以及创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六方面研究推进,并分别拿出了实施意见。
做就做实。“所有的实施意见,目标定实,措施写明,问题分析透,拿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这样要求。
沁阳的工业已经形成新能源、光电信息、造纸机械与造纸等七大产业。随着中国化工、北京金隅、晋煤集团等9家全国五百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也加速向沁阳集聚,仅去年一年,该市在建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就达2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项目接踵而至,土地、资金等要素的瓶颈就进一步凸显。实施意见在“如何对太行山山前坡地进一步挖潜利用”、“如何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出台了一系列“人地挂钩”、“地票交易”、“股权投资基金”等新方法。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合村并居工作是热点。他们通过广泛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农民心里边其实对合村并不太感兴趣,而更愿意往城区转移,据此,沁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云森拿出的实施意见很新鲜:农村不再建新房了,而是在城区规划建设小区,想进城的农民可拿自家的宅基地来置换;空出来的条件比较好的房子,再以合理价格出让给村里的想改善居住条件的人,逐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编者按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生力军,我市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迎来良好开局。客商纷至沓来,项目接连落地的原因何在?请看《河南日报》记者的深度解读。(原文载于《河南日报》3月19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