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今日沁阳/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复合”创新之路
省级廉政教育基地
考核组莅沁调研
也有风雨也有情
图片新闻
“电力关爱”送居民
百字新闻
农业局对高标准粮田
“百千万”工程开展规划调查
有错必纠
走基层 转作风
遗失证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合”创新之路
——沁阳市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探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材料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往往会引起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历史学家常把人类的发展史按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来划分,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材料的进步史。

  “光洁如玻璃,耐蚀胜钢铁”,一种被人们俗称为“玻璃钢”的神奇材料,让沁阳成为“中国耐蚀产品研制示范第一市”。

  沁阳,这个内陆小城,从70年代起步的手工作坊式工厂,到如今的科技高端产品,30年间,技术的创新与科技的力量,催生了复合材料产业的成长升级之路。

  (一)“亿元乡”的新产业

  1985年元月19日,河南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西向乡政府一副新对联” 的报道。这幅以“集体个体联合体齐头并进,大钱小钱内外钱出一挣十,横批为“目标一亿”的对联报道刊发后,在全国引发是否应该“向钱看”的大讨论,西向乡(现已改为西向镇)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乡”。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向镇历史上有传统手工捞纸业的基础,造纸业和造纸机械曾兴旺一时。同时,因为靠近太行山,该乡沿山一带采石场、采矿场、石材加工厂遍布林立,70年代以前该乡的化工企业几乎“为零”,造纸、造纸机械等一直是西向的经济主导。

  1974年,该镇西向五街造纸厂业务员陈中央,偶然从河北省枣强引进了玻璃钢生产技术,办起了西向的第一家玻璃钢制品厂。从此,作为复合材料的前身——玻璃钢产业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两年时间,企业盈利达一百多万元。随后,示范和带动让西向的玻璃钢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成为西向和周边几个乡镇的主导产业。

  (二)“借鸡生蛋”和“借脑发财”

  “从零”起步的玻璃钢产业,发展初期只是简单的复制,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请进来”是当时玻璃钢企业的普遍作法。这种被称为“借鸡生蛋、借脑发财”作法,就是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请进来技术人员和专家,用最实用的技术知识对各个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对青年工人进行传、帮、带,让“外力”推动产业技术更新。

  沁菱公司是一家传统的玻璃钢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并成立“特种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更新生产工艺,企业一跃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该公司生产的冷却塔从500吨做到700吨只用了2年时间,而现在已经发展到3500吨。

  双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加强企业创新的同时,与四川大学、中国恩菲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压滤机滤板及超大容量“PE滚塑电解槽”项目,不仅填补了“压滤机滤板”的国内空白,更是站在了行业的高端,成为业内翘楚。

  在联姻科研院校的同时,沁阳玻璃钢企业还瞄准专业领域,“剑走偏锋”,开发研制专业领域使用的玻璃钢产品,拓展玻璃钢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赵寨村的晨光实业公司,研发生产矿用锚杆、锚固剂,赢得了新的客户市场,企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市场前景“长盛不衰”。

  (三)科技的“动力”

  在沁阳玻璃钢产业发展初期,利用玻璃钢的耐蚀特性,做酸罐、酸槽,下水管道之类产品是最多的,产品出现了竞争的“同质化”现象:数量优势、紧盯合同、手工制作,这是沁阳传统玻璃钢企业的早期发展版本。而如何扩量提质、走向市场、提高科技含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沁阳,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企业代表——除了做太阳能光伏的思可达公司,河南名都风电不得不提。

  名都风电的前身是都氏兄弟六人创立的沁阳县振中化工厂,一直从事传统的玻璃钢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当企业提出要上马风力发电叶片时,在国内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出来。

  为什么要下定决心上风电叶片,名都老板都振孝这样算了一笔帐:一吨普通的玻璃钢产品,1个吨位卖2万元, 做风电叶片一个吨位可以卖十几万元;用新疆风能公司总经理的话说,“除了贩毒,就这利润大!”

  利润大,是因为这种产品技术含量高,几十米高的叶片竖起来,在空中成年累月呼啦啦转,不仅要保证叶片安然无恙,还要保证产品相当的捕风能力。这里面涉及到的是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高端知识。一句话,风电叶片,是玻璃钢行业一个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端产品。

  现如今,位于沁北产业集聚区的名都风电生产的风力发电叶片,产品的强度、捕风量、发电量都好于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在刷新国内产业标杆的同时,市场供不应求。

  如果说沁阳玻璃钢产业的优化升级,风电叶片的研发生产具有标志性意义,而科技的力量更是功不可没。

  (四)走向“高端”

  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玻璃钢产品从最初的耐腐蚀低端产品发展到各个应用领域:为月球车配 “铠甲”,给风电设备装“叶片”,替汽车做“脸面”,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让沁阳赢得了“中国耐蚀产品研制示范第一市”称号,奠定了国内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蚀制品四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由“回归”招商引入的名都风电,目前已经完成了从模具设计制造及叶片成型的全部工艺,并完全掌握了叶片生产的关键技术,在保证叶片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其长达37.8米的1.5兆瓦风电叶片,成为我国首家聚酯体系兆瓦级叶片。

  由沁菱公司与北航联合研发的碳纤维调整传动轴,让沁阳复合材料产业迎来了新材料时代。其年产3000吨翅片式换热器目前已全面投产,成为国内换热器产业的领军企业。

  永威公司在建的6条高档阻燃装饰板生产线和10条普通阻燃装饰板生产线,将进一步巩固其业界的霸主地位。该项目建成后,其阻燃装饰板生产线总数可达35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总额3亿元,实现净利润1.8亿元。

  由白云公司投资的玻璃钢复合材料扩建项目,属“新能源、新材料”应用高新技术开发生产的新型汽车及其他配套产品,产品是大、中型客车及城市公交车上所装备的空调外壳系列产品,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锦辉等玻璃钢制造企业配套生产风电叶片机舱罩等产品,加上风电塔架的生产企业,我市“风电”产业渐成规模。

  筹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玻璃钢复合材料产品检测中心、申报沁北产业集聚区玻璃钢特色产业基地、启动玻璃钢下角料综合利用项目,筹备召开的2012年中国沁阳第五届国际腐蚀控制大会……这一切让沁阳复合材料产业站在了行业“高端”。

  “走‘绿色防腐、科技防腐’之路,是沁阳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正在筹备的国际腐蚀控制大会,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影响,加快复合材料向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上的转变,最终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复合材料产业组组长许国顺的一席话,让我们对沁阳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更加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新闻链接

  截至目前,我市复合材料企业总数达280家,产品种类涵盖生活用品、军工产品、灯具、车辆配件、防火装饰板等,达1860多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德国、印度、尼泊尔、孟加拉、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苏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市复合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98.2亿元,增长35.9%;利税21.3亿元,增长19%。

  编者按 “五小”企业曾经是小手工、小作坊式生产的代名词。作为低效益、低附加值的“五小”传统产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少,产业往往容易陷入恶性市场竞争。围绕如何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到“常盛不衰”,沁阳市复合材料的产业升级之路,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报记者 李太昭

  上档升级的玻璃钢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

  风电机舱罩

  短评

  作为沁阳的传统产业——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发展起步于70年代。在近30年的发展中,我市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许多波折。这其中既有产业发展的规律特征,也有“人为因素”的存在,然而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永动力”。

  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实现企业的科学有效管理,而思想创新是最至关重要的,只有把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才能激活“动能”,释放“核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