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我市举行文明单位
文艺会演暨颁奖典礼
第八届神农文化节暨壬辰年炎帝祭拜大典举行
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转型发展
全国质量诚信承诺优秀示范企业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市政协召开
十二届二十次常委会
从农民择业看变化
武陟县委宣传部受中宣部表彰
抓转型 促发展 做示范
助推转型发展 争当建功标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农民择业看变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3月14日,记者到孟州市城伯镇采访,当地农民择业观念上的变化,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在孟州市东北部有个康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这个专门供应香港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有社员260户,他们用流转来的1500亩土地专门种植绿色供港蔬菜,品种有菜心和各种芥蓝等。听该镇镇长张庆九说,今年,这个基地还要再流转800亩土地,生产供港蔬菜,总面积可达2300亩。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供港蔬菜基地打工的,是拖家带口、远道而来的贵州打工族,有260多人。康之源董事长和太平说:“这些人工资可真不低,每个月人均收入在3500元左右,最高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来自贵州打工的魏红梅说:“我们一家4口,就吃住在这儿。两个大人打工挣钱,一双娃娃上学读书,收入还真不少。”

  乖乖,一个人种一个月菜,能拿三四千元,可谓收入不菲,其挣的钱比焦作周边城里的上班族都不少。

  “人们常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高收入的活,当地农民为啥不干呢?当地的农民都干啥去了?”记者百思不得其解。

  “俺镇有3.2万口人、3.8万亩地,全镇有青壮劳力8000人,一半以上远走他乡打工去了,在家门口企业上班的有上千人,还有2000多人是‘打跑’的。”张庆九说。

  看着记者一脸疑惑,孟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征兵哈哈一笑:“就是干零活的。”

  一边是家门口就业,一边是远走他乡打工;一边是收入不菲,一边是除去花销收入也不多;一边是固定的职业,一边是打游击;发生在孟州城伯农村的这种现象说明个啥?是择业观念变了,这变化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些人不在家门口打工挣大钱,舍近求远去打工,目的是为了开眼界、长知识,学本领,图的是长远发展。”韩征兵说,“这种做法,说明了农民群众的眼光更长远了。”

  “不到供港基地挣大钱,而喜欢打零工,是因为在今天快速发展的孟州,挣大钱的活路更多了。”该镇镇长张庆九说,“这些年,随着孟州经济的发展,家门口有干不完的零活,一天七八十元,还拿现钱。”

  外来人员来孟州打工,说明孟州经济发展得更快了。这些年,孟州市工业项目越来越多,工业企业越来越多,个头越来越大,不少企业今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①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