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作为一个有过光辉历史的金字招牌,曾是图书发行和销售的主渠道,但随着近年来图书发行领域竞争不断加剧,民营书店异军突起,后者正在借助自己服务、效率和价格上的优势迅速蚕食新华书店原有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新华书店如何夺得竞争优势、恢复市场主角地位?在博爱县新华书店经理琚晓明看来就是一个字——“转”!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新华书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琚晓明说,“一是从不重视诚信、追求短期利益的粗放式服务,向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附加值的品位型服务转变。二是从主要依靠铺设图书超市、增加人员、扩大投入等‘跑马圈地’式的外延式发展,向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内涵的质量型转变。三是从主要着眼于现有业务领域、简单分割已有的市场蛋糕,向着眼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新华书店的广泛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效益型转变。”
“转型发展天地宽”。“三个转变”进一步完善了博爱县新华书店的经营体制机制,整合了各类资源,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了经营效率,为全县人民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大大提升了新华书店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渗透力和贡献度,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该店连续11年荣获全省新华书店“人均购书十强店”称号,今年2月又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
品位转型:形象上叫响“新牌子”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塑造自身形象,打造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首先,该店从人抓起,每年选定10余个课题,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并制定和完善了《新华人行为规范》、《新华人家庭美千标准》,不断补充和完善服务标准和内容,增强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培养了一批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引领新华书店科学发展的支撑力量。同时,该店着力加大农村文化服务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该店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据“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要求,制订工作预案,丰富图书种类,并选派10余名发行员,到全县各村帮助农民归类图书,建立借阅制度。眼下,该县共装备“农家书屋”162家,配备图书25万册。此外,该店还根据部分地区购书困难和山区路远等情况,先后在许良、寨豁等乡镇设立了统一管理、连锁经营的农村图书发行网点,设有农业、科技、教育等各类图书1000余种。2001年5月,该店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河南省“万村书架工程”图书发行先进单位称号。
质量转型:管理上寻求“新处方”
积极探寻管理之法,切实做到把好“四关”。一是把好用人关。该店在用人上打破“铁饭碗”,打破干部、工人界限,股室干部任用实行竞争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聘任上岗,年末根据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部门主任与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合理组合上岗,并且实行绩效工资,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二是把好入口关。 该店始终遵守国家出版发行法律法规,实行产品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严防一切非法出版物进入新华书店,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自觉维护文化市场秩序,连续9年荣获全省新华书店“诚信经营业先进店”称号。 三是把好财务关。该店按照上级财务管理要求,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环节,主要领导带头做到勤俭持家、廉洁奉公。四是把好监管关。该店把风险能力监管作为新华书店监管的核心,积极创新监管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信息,对新的主要问题进行动态预警和监控,确保新华书店发展不出现大的风险。
效益转型:发行上开拓“新路子”
拓展市场是博爱县新华书店效益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是狠抓教材教辅的征订发行工作。近年来,该店把发行好中小学教材作为服务教学的社会责任,坚持做好送书到校、余缺调剂和售后服务,全力保证图书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学校“课前到书、人手一册”。2005年以来,该店共发行免费教科书332万册。二是做好政治理论读物的征订发行工作。目前,该店发行了大量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文件等政治理论读物和思想教育读物,及时满足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结合新华书店特点,该店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全民读书月活动,在门市部设立图书专柜,准备了品种丰富的图书,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活动期间,该店共销售党建图书4700册,销售额达8万元。三是加大一般图书发行销售工作力度。该店着力门市销售,做到畅销书、重点书终年陈列,其他图书根据实际情况备足备好,并利用重大活动和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营销活动;开办读者俱乐部,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在门市部和图书网点实行导读导购服务,创造舒适的读书和购书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店还以读书俱乐部为平台,开展了暑假阅读征文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化消费习惯的同时也增加了书店的收入。2003年1月,该店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优秀青少年读书俱乐部称号。
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