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蕾)始祖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23日,农历壬辰年三月初二,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神农山山前,恢弘肃穆的神农文化广场上,第八届神农文化节暨壬辰年炎帝祭拜大典隆重拉开序幕。焦作市领导郭国明、原振喜、杨娅辉、杨文耀、李海松,市政府市长助理魏丰收,我市领导陈敬如、魏新洪、毛文明、唐自立、张沁山、李伟、栗爱民、王晓生、许国顺、王瀛、庄春涛、张玉红、崔卫红、罗宗华、赵丽、冯以干等与现场数千名群众共同参加祭拜大典。
“辨五谷、尝百草,登坛祭天,开辟原始农耕文明”,炎帝神农的功绩在华夏子孙的口耳相传中鲜活如昨。自2003年开始,每年阳春三月,由焦作市人民政府主办,沁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神农文化节已成为我市一项重大的文化盛事。来自四面八方的华夏子孙齐聚神农山,怀着虔诚和敬仰,礼拜先祖,慎终追远,共同感怀人文始祖炎帝的功绩。
上午9时10分,在金色阳光下,山风猎猎,150名青年手擎明黄缎带,庄严肃立,颂唱《祈福》:“悠悠沁水,巍巍太行。天呈瑞彩,地覆和祥。始祖炎帝,神农祭苍。祈福肇和,泽被遐荒……”韵律悠扬的歌声在神农山上空回荡,祈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祈福炎黄子孙幸福安康。
9时15分,会场击鼓九通,鸣金九响。炎帝神农的颂文响彻山间。在庄严的乐声中,人们纷纷敬献花篮,经济功臣敬拜上香。随后,现场全体公祭人员向炎帝像肃穆行礼。
礼毕,乐舞告祭开始。随着恢弘的钟声响起,30名身姿婀娜的少女,和着韵律悠远的乐曲翩然而至。舞蹈演员头戴金色高冠,长袖飞舞,用灵动优美的舞姿,向天祷祝平安和收成,向炎帝神农表达炎黄子孙的景仰之情。
神农被尊为人类农业、商业、音乐和医药业的鼻祖,其时代距今约6000年,他最早教会人们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改变了人们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状态;他和黄帝同被尊为中华文明的始祖,对我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据有关学者考证,沁阳距炎帝故里不足50公里,周围9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神农城、炎帝陵、神农坛、百草坡等100多个与神农相关的地名与传说。全国考古学会会长罗哲文教授经过考证认为,海拔1028米的神农山紫金顶是神农炎帝的祭祀场所,称其为“华夏第一坛”。
据悉,今年的神农文化节,从农历三月初二开始,将陆续举办“媒体记者看沁阳”、“文化产业成果展”、“旅行商游神农”、神农山风光艺术摄影展以及一系列具有浓郁怀庆特色和现代化色彩的旅游活动。游客除祭拜人文始祖炎帝神农之外,还可品尝独具特色的怀府小吃,观看古朴传统的文艺节目会演,欣赏黑陶、捏泥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尽情享受春暖花开时节的文化旅游盛宴。
铭记与传承
贺弘扬
祭拜炎帝神农,是为了铭记其辨五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功绩,是为了感念其心怀众生、甘于奉献的悲悯情怀。只有铭记历史,才知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不易。只有铭记历史,才有重担在肩,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铭记更是为了传承。传承不仅是继承历史,更是开拓创新。
今天,在神农氏跋涉过的土地上,50万沁阳儿女砥砺前行,用行动践行着神农的精神。
且看,沁河两岸建设正酣,一个个项目落地,一座座厂房开工,一条条流水线繁忙有序。
沁阳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道路宽敞,环境整洁,商业活跃。徜徉其间,沁阳人倍感自豪,外来游客分外赞赏。一座和谐、富裕、宜居宜业的新城渐渐显露风姿。
在农村,粮仓满,腰包鼓,养老有保障,种地机械化,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踏实。
仰望神农像,沁阳的发展史令人感慨万千。踏实的沁阳人将用行动传承过去,用实干践行理想,用汗水铸就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