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3月27日,记者从市医改办获悉,3月底,我市在6县市全面启动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届时,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到我市各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看病,用药一律享受进货价。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将享受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其他县市全面推进县域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付费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新型诊疗服务模式以及构建新的管理、人事、分配、补偿制度方面先试先行,真正达到“不生病少生病、花钱省治好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医改绩效结果导向。
县域医药,重点看公立医院的改革如何推进。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原则上,各县市将保留并建好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即每个县市重点办好一所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发挥县域基本医疗服务、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和医技人才培训中心的作用。除此以外的县级医疗机构,通过整合或转型为社会力量举办。而根据各县市的实际情况,我市要求,各县市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求创新”的要求,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务求改革取得实效。
医药分开,是切断药品经销商和医院、医生不当利益链条的有效手段,是降低群众医疗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降低药品费用方面,各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此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家、省规定的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范围的基础上,可以组织遴选增补一定数量的药物,满足县级公立医院的诊疗需求。各县市将在县域内对药品使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以切断药商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链条,切实降低药价。
在恢复医院公益性方面,各县市推进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县、乡级医疗机构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模式进行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充实一线医技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立新的体现绩效的分配制度,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临床一线工作的业务骨干、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倾斜,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在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方面,我市在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将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变“以药补医”,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实现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倒逼运行机制改革、为县级以上医院改革积累经验的目标。
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各级公立医院在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同时,还将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新型诊疗服务模式,减轻患者住院时的经济负担,促进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增进医患和谐。
在促进卫生管理方面,我市将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