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传胜 实习生申孟杰 通讯员宋粲 )日前,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成功为一名七旬老人实施了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解除了老人长达一年的病痛。目前,老人已康复出院。
一年前,这位老人出现了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向肩背部辐射,为此老人是吃不好、睡不好,身体非常虚弱。为了治好病,老人和儿女们去过多家医院求诊,得到的结论均为需要进行开腹手术。由于老人年龄较大,他的儿女们拒绝了此类手术方案。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不用进行开腹手术便可治愈此病后,就带着老人前去求诊。
据该院普外三科主任刘新河介绍,老人来的时候情况很严重,胆囊表面充血水肿,胆囊与大网膜及肝脏黏连严重,腹膜与大网膜也严重黏连,并伴有结石,由于这位老人之前做过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及阑尾切除手术,如果再进行手术,难度将非常大,再加上老人年龄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康复的难度。
“在腹腔镜下进行第三次手术,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腹腔镜技术,还要有胆识和耐心,有坚持到底才能胜利的信念。这项手术对老人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对我们技术水平的一次考验。”刘新河说。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刘新河顺利地为老人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成功突破了腹腔镜手术禁区。术后,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及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老人恢复良好,第二天便可以喝水、吃一些流质食物。
据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在全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治疗中。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慢。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迅速被外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它不仅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手术切口无碍美观,大大减轻了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极大地表现出微创外科手术的特色,现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据刘新河介绍,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是胆囊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此病症的发病原因很多,除了胆道感染引起的胆囊发炎外,忌暴饮暴食、吃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以及情绪失调等不良生活习惯。胆囊炎发病急骤,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难忍,并伴有恶心呕吐、高热或寒战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穿孔,形成腹膜炎或出现一些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胆囊病变,一定要及时治疗,免得到最后选择切除胆囊,留下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