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税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
我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再获殊荣
沁阳国税收入首季逆势飘红
图片新闻
温县11户A级纳税人
联名发起诚信纳税倡议书
税法宣传在行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4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
—— 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社会效果。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正在稳步趋近公平、公正、公开,获得了更多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社会公众,与政府的执政理念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达成了一致甚至默契,随之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改革活力一方面增强了焦作财政改革的动力,另一方面为焦作财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政府财政实力。焦作市的GDP和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支总规模从1999年的211亿元、8.7亿元、1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469.4亿元、74.5亿元、144.9亿元,人均财政收支水平居河南省前列。

  完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阳光财政”不仅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引入了公众对政府财政的监督。据焦作市纪委和检察机关统计,全市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立案总数、涉案金额均大幅度下降,从1997年的8起580.5万元下降到2010的2起13万元,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几乎没有领导经济犯罪。

  推进了社会发展,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财政改革说到底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政府可支配财力增加了,加大了对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老百姓得到了实惠,10年来的民生投入明显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

  焦作公共财政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焦作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都源自于焦作市委、市政府矢志不移地实践探索和公众参与监督公共财政权力规范运行的新机制。焦作财政改革的实践证明,公共财政的改革进程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率、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力的实践创造。

  (二)改革的历程回顾

  1.起步阶段(1998~2001年)

  1998年,焦作市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管住会计不做假账为改革重点,市政府出台了《焦作市会计建账监管暂行办法》;1999年深入调研后感到账靠人记,管账不如管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以解决财政收支困难、促进社会稳定为改革重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见》,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操作平台;2000~2001年围绕财政核心业务,大刀阔斧地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创新,重点推行了会计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统一管理、强化财税监督等财政综合改革,从源头治理和制度创新上探索出一些有效解决当时焦作乃至全国普遍存在的账外账、小金库、王爷财政、诸侯经济、会计信息失真、资金体外循环、经济秩序混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尉健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都曾亲笔批示,要求总结推广焦作经验。

  2.发展阶段(2002~2006年)

  焦作市财政局对先前推出的改革措施,通过在工作实践中操作印证,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同时针对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及时推出了乡财县管、村财乡监、采管分离、项目评审、试编政府债务预算、给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派驻财务总监等新的改革措施,进一步丰富了公共财政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3.深化阶段(2007年以来)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和谐焦作建设的意见》、《焦作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相分离的管理架构和权力制衡机制;实行“大办制”内方外圆的工作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绩效;经过信息公开、项目公示、资金评审、专家论证、社会听证、人大初审等环节,让社会公众参与财政项目确定、项目执行和项目监督;实行绩效评价,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促进了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编制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国有资本经营、政府债务、土地收支等专项预算,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理财;进一步丰富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拓宽公开的途径,及时有效地把事关民生的财政支出动态变化情况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实现透明理财;研发了财经沙盘,实现了财政系统内部以及与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贯通、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实行非税收入银联POS机缴费,非税管理收入征缴实现重大突破;开展了“百人千企谋发展、我为纳税人服务”和“千方百计理好财、我为当家人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社会活动。

  (二)

  2.焦作在财政管理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敢为人先,主动作为

  10多年来,焦作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经过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努力学习理论,正确指导实践,创造了“敢想不乱想,敢闯不乱闯,敢干不盲干,创新不唯新,变法不变宗”的思想环境,形成了具有焦作特色的先行先试、平稳有序、主动作为的改革动因。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实现财政理念创新。良好的创新思想是推进财政工作的重要前提。焦作财政改革的前期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初期,财政定位由生产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过渡。焦作财政适时启动了会计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统一管理、强化财税监督等改革,这些改革在当时都具有相当意义的突破性和创新性,有的后来成为国家推行相关财政改革的重要经验和模板。尽管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焦作财政认为改革在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上仍存有不足,特别是对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政府职能转变的更高要求,还有很大的改革差距、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为克服这些不足和差距,焦作财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文明建设”等新的执政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大家学习思考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集思广益、认真谋划焦作公共财政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焦作财政又一次以先行先试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走在全国财政改革的前列,包括以转变财政职能、规范权力运行改革为核心,建立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分权制衡机制;对现有的财政内部机构、职能、人员进行重组、再造和整合,实行“大办制”内方外圆工作机制;完善复式预算体系,编制了社会保障预算等10本预算,着力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等。

  积极稳妥,平稳有序,实现财政实践创新。改革创新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俱进的重要保障。但财政改革创新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既不能过度急躁,单兵突击,从而导致矛盾阻力过大,折戟沉沙;又不能抱残守缺,惧怕矛盾,从而使财政各项工作难以突破,裹足不前。积极稳妥,平稳有序,才是推动财政改革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动因。焦作财政开展了“公共财政改革创新”系列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财政部门本职工作,组织编写了《焦作公共财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使每个人都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主动融入,进而变成自觉行动,率先推进了复式预算制度改革,建立起涵盖政府全部收支、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对政府所有收支实行严格规范的预算管理;推动市政府出台了《焦作市本级财政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等6个专项管理办法,为复式预算编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政依据;创建财经沙盘,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预算改革创新提供技术支撑。这些举措从思想、法律、制度、机制、措施和手段等各个方面完善了复式预算体系,形成了政府公共预算与专项预算相对照、经常性预算与项目预算相配套的政策公共预算体系。其他改革也鲜明地表现出积极稳妥、平稳有序的特性,为焦作财政改革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开民主,主动作为,实现财政管理创新。焦作财政科学民主依法理财,创新推进政府公共预算和绩效管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和民主权利,对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一是促进公开、公正、公平。政府财政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为民办实事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特别是通过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部门申报、项目公示、网民投票、专家论证、社会听证、人大公审、绩效评价和审计公报等一系列科学民主依法理财、公开透明知情监督等参与式程序,真正让焦作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更多的当家理财的政治民主权利。二是提高财政绩效管理水平。焦作坚持公共财政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结合,推进了政府管理绩效不断提升。在社区公共服务的绩效预算实践中,根据社区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财政向社区提供财政补贴,变过去的财政花钱“养人”为“办事”,财政买服务、买结果,改变了被动局面,提高了绩效管理水平。三是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管理创新的做法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主要包括科学决策水平大为提升、公共透明度大为增加、政府办事效率大为提高、财政工作公信度大为增强四个方面。

  3.焦作公共财政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焦作历经13年的财政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政治、经济、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