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同意以孟州市产业集聚区为基础,设立孟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孟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这个曾收获了“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中原十大活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质量标准化示范产业集聚区”等诸多称号的荣耀之地,再次聚集了全省人民的目光——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仅有的三家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开创了河南省县级产业集聚区上档升级的历史先河,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县域标兵。
是什么成就了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全省领先的显著地位?
让我们沿着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走过的艰辛历程,品味其一路荆棘一路歌,几多汗水赢收获的坎坷征途。
起 步 勇于担当抓机遇
化危为机夯基础
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该市决策者以大胆的战略眼光、超前的经济敏锐,抢抓两次难得的机遇,为集聚区的筹建、起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次是在2006年年初。
面对地狭人少、资源匮乏的孟州市情,孟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集群经济”的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走招商引智、科技创新、扩大开放之路。中原内配公司、隆丰皮草公司、金山化工公司、华兴酒精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政府的培育下不断壮大,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位置;围绕中原内配公司开发轴瓦、活塞、活塞环,围绕嘉陵公司开发三轮车配件,围绕隆丰皮草公司开发皮毛终端产品,围绕金玉米公司、华兴公司粮食加工企业开发医药化工等的产业链初现端倪……孟州,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和优势。
“依托现有条件,在孟州市龙头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成立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培育,壮大集群经济。”经过冷静分析,孟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然而,当时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地根、银根紧缩。在这种情况下,是明哲保身,四平八稳?还是结合孟州实际,实事求是,科学谋划,勇于担当起应负的历史责任?
“经过反复的客观分析,科学论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孟州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认为必须建好产业集聚区,因为这是孟州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时任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孟州市委书记的魏超杰回忆起当时情景,仍语音铿锵。顶住压力、冒着风险,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紧锣密鼓地拉开战幕,土地、资金向集聚区调整集中,完善道路、电网、供排水工程等硬件设施,引进管理机构、职能部门、服务行业等软件装备,首批入驻的42家限额以上企业如鱼得水般迎来了发展的历史良机,步伐又好又快。
两年以后,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在全省启动,而早在2006年的这一未雨绸缪抢先机的英明之举,使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快人一步,抢得先机,赢在了起跑线上,顺利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
时间来到2008年年底。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外向度全省最高、进出口总额居全省县市首位的孟州市,遭受冲击的时间更早、幅度更大、程度更深:国际市场大幅萎缩、订单锐减、资金困难,一些以出口为主的龙头企业相继陷入困境,各中小企业暂时陷入半停产状态……刚刚起步的孟州产业集聚区面临严峻考验。
危急关头,孟州市委、市政府坚定地站出来与企业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使这场危机成为集聚区发展壮大的第二次重要机遇。
勇于担当“退税扶企”。面对众多出口企业资金回笼慢、发展陷危机的紧急情况,该市对企业应退税部分提前由财政垫资返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坚信“危中有机”。该市定期组织召开经济、金融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国家政策走向,发布市场预测信息,引导帮助企业在危机中完成根据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积极“危中寻机”。抓住因危机引发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该市推动隆丰皮草公司等孟州境内企业对国际同行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抓住国家重点扶持优势产业、优势园区的机遇,高标准兴建中原内配产业园、广济生物产业园等,壮大产业集群。
努力“转危为机”。企业资金短缺,孟州市由财政部门牵头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帮助融资,化解难题;项目上马困难,孟州市借助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支持引导60家骨干企业围绕自身四大支柱产业的链条延伸、产品的上档升级谋项目,内引外联,战略重组;创新后劲乏力,孟州市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帮助中原内配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助推有关企业建成各类省级、市级技术研究中心。
有了这几次危急时刻的闪转腾挪,2009年年底,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利税等核心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创造了逆势而上的新奇迹。
“孟州市委、市政府就是这场危机中的中流砥柱,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应对得力,使世界的危机变成了孟州的机遇,产业集聚区也在危机中强健筋骨、夯实基础、臻于成熟。”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在研究这场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时,对孟州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发 展 硬手腕打造环境品牌
大开放招来八方客商
2009年年初,总投资6.2亿元的广济药业核黄素项目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投入试生产,这个曾在河北、内蒙、山东、河南四省10余个地市选址建设的高新技术项目,在孟州开花结果,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
原因何在?答案或许用一句话可以概括: “孟州环境”的品牌魅力。
2006年以来,孟州市坚持用硬手腕打造软环境,把软环境打造成硬资源,在全国叫响了独特的城市名片——“孟州环境”品牌。
“筑巢”引商。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几年间累计投资21.5亿元,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9.1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上升至276家。
服务安商。做到“围墙以内的事企业管,围墙以外的事政府管。”根据企业需求,政府部门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开展一站式、契约式、零距离、保姆式服务。
感情亲商。建设外商、专家公寓楼,设立西餐厅,为外商子女就医、入学办理“绿卡”,全力营造第二故乡的生活氛围;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孟州市主要领导都会走进企业,和企业家们一同度过。
政策富商。宁愿牺牲自身利益也要重金支持企业发展,设身处地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每年重金奖励先进企业。2011年,孟州市仅落实进口设备抵扣退税资金就高达1.3亿元。
打造过硬的环境品牌,使孟州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跻身“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
在此基础上,孟州市以大开放的气度,放眼国内外大力度招商。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下设四大招商小组,分设多个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专业小分队,确立招商目标、明确引资任务,适时督导考核;主要领导带队,组织有关乡镇办事处一把手,分别赴广东、深圳、浙江、安徽等地大的企业集团,每到一处就宣传孟州工业发展情况以及各种优势,增强了客商到孟州投资兴业的信心;将国内外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作为招商引资平台,先后组织、筹备、参加了珠三角招商活动、河南—港澳经贸洽谈会、豫沪经济合作交流会、豫京津经济洽谈会等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依托产业集聚区的平台,按照“攀高、联大、谋外、求新”的思路,孟州市把招商重点放在支柱产业衍生产品、骨干企业上下游客户上,将招商方向瞄准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发达地区民企,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梯上楼”谋发展。该市通过资金、政策、服务支持,帮助隆丰皮草公司与香港大联投资有限公司新上皮毛深加工项目,使隆丰的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一倍;帮助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凯丝公司合作活塞项目、嘉陵公司与重庆嘉陵总部合作电动摩托车项目,拓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大地合金公司合作总投资15亿元的新材料项目、飞孟公司合作的激光再制造项目,提升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帮助广济药业做好二期项目发展的规划设计。围绕四大支柱产业领头企业重点招商,彰显支柱产业在整个孟州经济格局的“领头羊”功能。
近五年来,孟州市累计引进市外项目573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78亿元、外资2.2亿美元,3家世界500强、3家中国500强、3家上市公司先后落户孟州产业集聚区。
八方客商会聚孟州,造就该市经济外向度连年高居全省榜首。据省商务厅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孟州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8.9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其中进口4亿美元,同比增长70.5%;出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全市人均出口额1293美元,同比增长100%。四项指标均已连续6年位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一位。这些数据的取得则全部来自该市产业集聚区,该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拥有世界市场话语权的外向型产业集聚区。
“山高我为峰”。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永远成为“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也是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创新的一个重要理念:牢牢占领科技创新的高峰。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该市把每年对企业支持的科技经费从1600万元增至5000万元,还另拿出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引导、支持区内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投资8800万元建设了创新产业园区,建成省级5家、市级26家的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覆盖90%以上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十强。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型人才理念。建成了全省首家县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长年在孟州工作的外籍专家、高管有100余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等技术及以上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2.7%。
如今的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每天都在上演科技创新的奇迹:这里有288家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在这里“安营”;有清华、吉大等15所院校、科研单位在这里“扎堆”;有中等以上职称人员5000名、大专学历以上万名、博士生65名在这里“筑巢”,分别占职工总数的25%、50%、3%;有平均每1.2天就会有一项国家专利申请的“速度”,连续6年国家专利获得总数居全省各县市产业集聚区首位。
这里飞出去的高科技产品蜚声海内外。中原内配公司、隆丰皮草公司、飞孟公司、泰利杰公司分别成为汽缸套、羊剪绒、超硬材料、膳食纤维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单位,成就了中国创造,牢牢掌控行业和市场话语权;广济药业核黄素生物发酵工艺被定为“国际首创”,成为世界创造,列入国家禁止出口技术目录;大地合金公司系列超硬碳化钨产品超越国际技术水平,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填补国内空白,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个科技创新企业的做大做强,使该市产业集聚区抢占科技制高点,初步形成了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群:
——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群。以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河南嘉陵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中原活塞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骨干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是焦作市县域首批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之一,汽缸套、活塞、轴瓦、机体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模块化供应。其中河南嘉陵三轮摩托及配件产业园成为中国嘉陵集团在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两轮、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中原内配公司是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缸套工作组组长单位,领衔制定国家标准,汽缸套产销量连续23年蝉联亚洲首位,跃居世界第一。
——生物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群。总投资60亿元的孟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拥有广济药业、华兴生物等骨干企业6家,配套企业23家。其中广济药业公司核黄素实际产销量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
——皮毛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群。以中澳合资焦作隆丰皮草公司为龙头的皮草加工产业,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生态鞣制”工艺和一支由世界级羊裘皮鞣质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总投资30.8亿元的隆丰皮草产业园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主导产品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制鞋、服装等终端加工的“全覆盖”,是羊剪绒产品五个行业标准制定者,羊剪绒制品产销量世界第一。
——超硬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大地合金公司为骨干的超硬材料产业,采用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工艺装备和专利技术,生产高纯度碳化钨棒材、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电子工业高速微钻等系列产品,年产碳化钨棒材500吨。其控股母公司飞孟金刚石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超硬材料产销量中国居首,多晶金刚石产销量世界第一。
2011年2月18日,孟州市实至名归地荣获了全国科技领域最高奖——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对此,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说:“科技创新只有更高。孟州市产业集聚区通过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企业培育、创新环境优化,集聚了科技创新,成就了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内陆硅谷’的美誉。”
美国专家在孟州市中原内配公司研发新型产品。
西班牙专家在孟州市隆丰皮草公司商讨生产工艺。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荣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孟州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我们将以更加开明、开放的理念,以勇创全国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气魄和胸襟,加快产城融合,努力使孟州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前列!”谈及未来的发展,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豪情满怀。
简单来说,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上,孟州市要按照“开放创新永不止步”的发展理念,做到“三个进一步”。
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先导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技发展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皮毛加工、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的战略定位,加强与孟州产业关联度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谋划实施一批投资额度超十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同时,依托骨干企业,新建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进一步调整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健全基础设施。按照全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和标准,继续完善开发区内道路、水电、通信、服务以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开发区承载能力,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能够形成产业的项目,特别是要盯紧盯牢正在审批的再制造项目,吸引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立以科技示范企业、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坚持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出高附加值新产品,推动相关产业和领域的科技创新,把孟州开发区建成科技创新实力较强,技术装备一流,产品质量、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优势区域,为孟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开发区的强有力带动下,努力实现孟州市经济社会的“四个率先”发展,争当经济转型示范市标兵。
坚持城市带动,城乡统筹,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立足孟州地域面积小、人口少、城乡差距较小的市情,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个层次错位发展的思路,大胆进行探索实践,通过三至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实现五分之三的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市,将近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中心镇,极少数人口留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努力走出一条孟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产业支撑,转型升级,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保持和增强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坚持农业提升,增效增收,率先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全面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民生改善,惠民富民,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实现百分之百全覆盖为目标,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温暖新居”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救助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未来,这里将是一个高新产业主导、创新能力更强的崭新孟州;将是一个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后劲更足的崭新孟州;将是一个发展环境更加优越、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崭新孟州!
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前右二),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前右一)在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前左二),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前左一)等陪同下在孟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
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群龙头企业中原内配公司扩建基地。
科研人员在大地合金公司检测产品质量。
皮毛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群龙头企业隆丰皮草公司的新型产品。
生物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群龙头企业广济药业孟州公司厂区一角。
(本版图文均由孟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