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地芳草萋萋,一派勃勃生机。在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南岗村薄皮核桃种植园里,农民郭有工正忙着给果树进行嫁接,他的脸上堆满了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企盼。这是该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当地农民带来生活憧憬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三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区特色农业基地面积已发展到2.21万亩,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20元,比去年增长10%。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深化。该区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了“围绕城市需求发展观光、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的思路,致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以安阳城街道沿山地区为主,大力发展薄皮核桃、中华寿桃等果树,打造林果业特色生产基地;在待王街道和演马街道的平原地带,种植无公害蔬菜、皇家秋天葡萄、双孢菇等特色品种,按照“天然、绿色、无公害”的原则,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实现特色农业的优质化和专用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集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休闲、观光、娱乐和自助餐饮为一体的高品位观光农业生态园,带动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目前,该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辐射带动农户3800多户,增加农民收入560余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去年以来,该区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了水利普查阶段性工作。修订完善了《马村区防汛工作方案》、《马村区防汛应急预案》,确保了全区安全度汛,该区被市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区。高标准完成了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建设任务,该区安阳城街道前岳村被评为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村;争取财政扶贫项目5个,总投资155万元,为辖区马界、毛寨等4个村新修道路36655平方米,切实改善了贫困村的道路条件。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3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110台(套),全区共完成机耕面积6.9万亩、机收面积12.7万亩、机播面积12.7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居五城区前列。
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快。去年以来,该区共投入资金1.1亿元,修建县乡级道路15公里,新建沼气池500座,完成农村改厕188座。投资4000余万元用于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市级示范村亮马新村已经完成98%,建成房屋面积10.5万平方米,入住农民500户;市级示范村东韩王新村动工建房159户,建成91座,村委会大院已建成。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47万元,用于对示范村的敬老院、幼儿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资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发展永无止境。在刚刚结束的马村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该区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乘着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东风,该区农村工作必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