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树勋) 去年以来,新区在自主创新上开辟新途径,通过对接科研生产、创新依托载体、完善政策体系等,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化为目标的自主创新路子。
对接科研生产。目前,新区内迈科冶金、明株自动化、中轴股份、科瑞森机械、宏程陶瓷、三岛机械、卓立烫印等多家企业已经和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形成合作与互动,涉及新产品26个、新技术13项、专利技术21项。
创新依托载体。新区内拥有中科院先进陶瓷基地、厦门大学科技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兰州理工大学先进金属材料基地五大创新平台。2011年至今,新区组织召开了厦门大学(焦作)科技园项目对接洽谈会,并在厦洽会上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4份,平光制药委托厦门大学开展的“富马酸卢帕他定中试工艺研究”,研制成功后将填补国内空白;三岛输送与厦门大学合作的机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项目,将解决管材的刚度和防静电等问题;金谷轩绞胎瓷工艺改进项目,将改进陶瓷高温原料的配比,有效提高产品成品率,极大提高生产工艺。与中科院上硅所合作的先进陶瓷产业基地,合作研发的新材料——高纯易烧结氧化铝粉体,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高纯易烧结氧化铝陶瓷粉体生产线的全面贯通,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同时,创业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孵化器的品牌优势,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创新平台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创业中心在孵企业116家,产业类型涉及IT基础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类型,成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平台。在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在河南理工大学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新区筹建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近年来,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课题等科研项目60余项。企业科研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
完善政策体系。新区每年都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逐年增加科技财政投入的幅度,加大引导性经费投入。去年新区科技三项经费实际支出3667万元,同比增长148.46%。同时,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为扶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仅去年一年,区内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均按政策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减税金额达到582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