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传胜)近日,我市肺栓塞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举办,来自我市各地医疗机构的300多名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学习班。
肺栓塞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人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生脱落,脱落的栓子随血流经右心堵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上,造成患者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的一种急症。近年来,在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中,肺栓塞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界一直认为肺栓塞在我国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低。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临床上对肺栓塞的识别和诊断,加之肺栓塞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造成漏诊率在八成以上。即使临床医生疑诊患者为肺栓塞,安排患者进行影像学辅助检查,也往往因该病对诊断设备和技术水平的要求高,影像学科医生缺乏对肺栓塞的诊断技能而难于检出或误诊。即使是患者能够被及时诊断为肺栓塞,临床医生在对肺栓塞的治疗又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如不会在对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有效足量使用抗凝剂、抗凝剂使用疗程不够、对非大面积肺栓塞病例亦使用出血危险性大的溶栓剂等。因而,肺栓塞在医学界有着“沉默杀手”一说。
针对这项呼吸医学领域的难题,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老年呼吸睡眠科主任蒋军广教授以《肺血栓塞症临床诊治思维》为题,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我国肺栓塞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新进展,使大家对肺栓塞的认识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医务人员对肺栓塞的早期识别能力,进而提高我市医务人员对肺栓塞病人的识别和救治水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郭莲香以该院今年1月31日接诊的一名肺栓塞患者为典型病例,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此外,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肖永龙以《在多耐药和泛耐药时代下如何正确使用碳青霉》为题,向大家介绍如何更好地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提高其疗效的几种途径等内容。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提高了他们应对“沉默杀手”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
据该院有关负责人讲,此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把肺栓塞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在我市医务人员中进行了广泛推广,同时这也反映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方面处于全市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