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一个月只用2吨水,却要缴40多元水费。我们向楼长反映了也没得到解决,谁不是一肚子意见?”中站区李封街道怡光社区教委3号楼西单元居民张胜军气愤地说。
“西单元有15户居民,我也组织大家进行了协商,可有些问题一直没个一致意见,我能咋办?”该社区教委3号楼楼长许玉芬委屈地说。
半年前还这样相互抱怨的双方,3月29日却在中站区司法局李封司法所调解室里谈笑风生。“现在居民用水正常了,邻里关系也比过去和谐了,这可都是岳玉香的功劳呀!”“可不是,人家岳玉香为咱用水的事没少操心,为改造管道连孩子都顾不上接。”
调解室里,被叫做岳玉香的中年女人正在打印一份调解协议书,听到张胜军和许玉芬的对话,她笑着说:“说哪里话,人民调解员不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只要大家遇事多忍让、多理解,有啥过不去的?”
据介绍,该社区教委3号楼西单元居民与楼长的矛盾因上水管老化漏水引起。当西单元居民因用水损耗每户每月要多摊40多元时,居民一下子将矛盾指向了楼长。可是,许玉芬虽然多次召集居民开会协商上水管维修事宜,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将这一问题反映给该社区专职调解员岳玉香时,岳玉香觉得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水网改造。这一方案得到居民同意后,岳玉香、许玉芬和居民代表张胜军多次前往供水单位咨询有关事宜。可是,受该楼地理位置所限,供水单位核算出的水网改造工程造价超出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方案搁浅。
岳玉香开始考虑组织居民自行改造管道。经过4天的施工,西单元居民的上水管全部更换一新,居民用水正常了。“有这样尽责的人民调解员,咱还有啥说的。”张胜军一边在调解协议书的“调解结果”栏里填写着“满意”,一边高兴地说。
据中站区司法局副局长张李莉介绍,该区像岳玉香一样工作在社区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有198名,他们大多由基层社会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社区居民担任,主要处理居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
“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没有强制手段,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双方。遇到理解的,知道咱是为群众辛苦;遇到不理解的,还会误认为咱是对方的说客。”岳玉香说。有一次,一个住在二楼的居民要垒阳台,楼上居民则认为危及自己的安全而坚决反对,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岳玉香接到调解此事的任务后,先到二楼居民家劝说,随后又劝楼上居民,二楼居民的阳台已垒一半,让其拆除不太可能。结果,岳玉香被双方误认为是对方的说客。虽然如此,岳玉香仍多次往返调解。最终,她以诚心打动了双方,二楼居民同意阳台少垒三砖高,并自费给楼上居民的阳台安装防护网,楼上居民则不再阻拦其施工。
“可不是,调解工作要的就是热心、耐心和诚心。岳玉香如果不这样做工作,那次二楼居民和楼上居民的纠纷怎能轻易化解!现在,两家的关系比以前亲近了不少呢!”中站区司法局李封司法所所长李淑红赞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