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情暖农家”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访民意、送民需、解民难、化民怨。在此基础上,县直职能部门牢固树立“小部门大民生”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部门特点,创新工作载体,延伸服务触角,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的重大举措,把民生视角从所包的几个村几十户拓展到全县广大农村、广大群众,把民生关爱渠道从一月一帮扶逐步转化为日常化、常态化,收到了服务基层、惠及群众、推动业务工作、树立部门形象,更加密切与群众关系的良好效果。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心系群众 情暖农家”专栏,对这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分期报道,敬请关注!
在“情暖农家”活动中,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改善民生的保底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救助的新路子、新途径,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织起了一张张保障民生的“防护网”,实现了困难群众家庭可随时随地得到救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洒向了更多的突发变故家庭和弱势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目前,全县14个乡镇30个村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共募集资金200余万元,并通过助医、助学、解困等发放资金56万元。
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试点先行,推动村级慈善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该局出台了《关于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本着村内经济活跃、群众热情度高的原则,率先在圪垱店乡宝村、大虹桥乡东张村等14个村开展试点建设,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标准(有一个班子、一块牌子、一本台账、一套制度、一个公示栏、一支慈善义工队),进行规范化建设,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县推广。同时,对前10名成立且募集资金在8万元以上的村,县慈善协会给予1万元的扶持;对年度募集慈善基金达到人均50元以上的村,县慈善协会按照募集基金额度的5%给予扶持,一并用于慈善救助,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奉献爱心、建立慈善站的积极性。
二、科学使用,确保每一笔慈善金都用到“刀刃”上。该局出台了《农村慈善帮扶基金管理办法》,重点用于特困家庭的日常救助;用于遇到重大天灾人祸家庭的应急救助;困难家庭助医和子女助学等救助;与村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公益事业。在具体操作上,先由困难群众向村慈善工作站提出申请,经严格核实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慈善协会复核、付款。慈善基金统一由县慈善协会监管,每季度末在慈善网站及村委会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慈善基金用到最困难的群众身上,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公益事业上。
三、创新形式,增强村级慈善工作站的承载能力。该局坚持以村级慈善工作站为依托,积极创新社会救助形式,将每年的五月份定为“志愿者宣传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爱心企业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同时,在乡镇政府驻地和规模较大、辐射面较广的村设立爱心超市,重点救助五保户、低保户、孤儿等社会弱势群体,使慈善服务网络实现横到边、纵到底,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村级慈善工作站成立以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乐善好施,奉献爱心,扶危济困,安老救孤,赈灾助医,举善助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建立了农村弱势群体长效帮扶机制。村级慈善工作站的建立,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慈善、关爱弱势群体,使有重大变故的群众能享受到临时性救助,孤寡贫弱的群众能享受经常性救助,实现了慈善进基层,救助不出村。小董乡乔庄张媛媛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该村慈善工作站了解情况后,及时送去了3000元助学金,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圪垱店乡宝村村民李清奎的儿子外出打工时腰部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媳又遭车祸身亡,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该村慈善工作站伸出了援手,及时送去了大米、食用油、方便面和200元现金,帮助他们一家度过了难关。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村级慈善工作站主任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他们代表党和政府入户调查,发放救助金,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同时,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奉献爱心,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在建立慈善工作站,推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嘉应观乡西营村村内道路损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该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本村籍企业家焦作地丰肥业公司总经理李战通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带头捐款近50万元用于整修道路。在村党支部的号召和带领下,广大群众也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大局稳定。通过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使广大困难群众的难题得到了解决,生活得到了救助,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同时,广大群众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帮助乡亲解难题,支援邻里度难关,关键时候拉一把,使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在詹店镇詹东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当天,村里企业家、退休干部、村医、农民等都慷慨解囊,短短几个小时就收到捐款8万元,将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的求助解困,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张建新、谢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