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我们必须始终把人口和计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助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谈及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周学相说,“人口计生工作要主动融入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在助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口均衡发展、家庭健康发展。”
分析我市的人口形势,周学相深谙人口计生工作在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中的重大责任。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我市的人口规模虽然不大,但人口密度较大,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市常住人口354万,人口数量在全省是第十三位,但我市的人口密度却是每平方公里869人,居全省第五位,人口密度是全省的1.4倍,是全国的6.17倍,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而目前,我市面临着第四次人口出生的高峰,人口出生明显回升,即使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根据估算,我市也将以每年4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
周学相坦言,在资源、环境容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既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总分母,又是估量社会问题的总乘数,人口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人口问题解决不好,那么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和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成为焦作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那么,人口计生工作如何助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周学相说,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确保适度的人口规模,减缓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而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等都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还要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周学相认为,提升稳定低生育水平,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是前提,政策推动是关键,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的幸福指数是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着力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幸福指数。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推动促进家庭健康发展政策服务体系项目,完善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在优生优育、教育成才、关爱女孩、健康关怀、救助帮扶和奖励保障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六大计生民生工程”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化解城镇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落实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政策,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完善生育关怀制度,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等,并通过建设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弘扬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家庭发展能力。
“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出生人口的素质是人口质量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人口素质,提升人口质量红利。”谈及提高人口素质,周学相说,“我市要在全省率先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向‘面向全人群,围绕生命全过程,提供计生优生、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全方位服务’转型升级,努力建设人口计生‘三全型’综合服务示范体系。”
经济转型发展必将带来人口集聚和人口大规模流动。面对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周学相说,我们把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摆上了服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要位置,着手研究相关跟进的管理服务办法。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建设人口信息“金人工程”示范项目,建立集“行政管理、业务协同、服务群众”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我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准确、多样、有力的人口信息支撑,并提请决策层将人口布局与产业布局、自然环境承载力统筹考虑,以形成科学合理、有利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布局。同时,我市还将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管理示范项目,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为抓手,突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和均等化服务两项重点,完善“统筹管理、均等服务、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优质服务”新机制,坚持“五同五免”政策,全面推进流动人口“一站式”、“一证式”、“网格化”服务管理,助推焦作城镇化进程,增强焦作城乡发展的亲和力。
周学相认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倒逼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新挑战需要新作为,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焦作要在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争创“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形成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科技等一整套综合施治的新机制、新体系,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推动焦作经济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