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市农信社不断改善服务手段,转变经营思路,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适时调整信贷投向,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有力地支持了辖内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3964万元,较年初净增416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8.17%,增幅达10.47%。仅今年前两个月,该社就发放贷款3065万元,对50多家小微企业给予了信贷扶持。
完善各类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小企业信贷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小企业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制度和办法,在贷款操作、风险控制、担保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制度上保障小微企业贷款规范运作。
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信息档案。在全市17家基层信用社标准化信贷大厅开设了“小微企业贷款专柜”。
根据各类企业的不同情况,对其法人代表、股东的个人信誉、资产状况、经营规模、发展前景等综合信息进行贷前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小微企业信息档案,输入微机管理。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及时调整和改进贷款审批机制,从固定的一周两会制改为适时审批制。
针对小微企业财务和管理制度不甚完善,推出了“事业达”(小微企业创业贷款)信贷产品,在对小微企业调查时,将小微企业、业主个人及其家庭一并考察,了解其还款意愿,经营能力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从中判断其还款能力。由于该产品手续简便、收放灵活、办理速度快,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广大小微企业的热捧和好评。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186户,金额4682万元,涉及服装销售、机械加工、煤炭经销、农资经营等十几个行业,实现利息收入380多万元。
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缺少和担保人难找的现实,该社借鉴农户联保贷款的做法,推出了“心连心(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信贷新品种,由五户同规模企业联保即可办理。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60%以上的家庭从事皮筋加工,产品远销浙江义乌等地。随着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该村的生产经营模式也由手工作坊向机械加工转变,产量也翻倍增长,导致流动资金紧张。了解这一情况后,该社在坞头村开展了“心连心”贷款营销试点,目前已发放300余万元,支持了十几家加工企业,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该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先后推出了“周转易”(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仓贷通”(企业仓储抵押贷款)、“前程锦”(下岗职工再创业贷款)、“巾帼富”(妇女创业贷款)、“全球达”(出国务工企业贷款)等贷款品种,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该社还积极与沁阳市诚信担保公司结合,开办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业务,努力为小微企业解决担保问题。
对暂时达不到贷款条件的,在存款、结算、信息咨询等其他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尽力帮助企业良性发展,使之尽快达到授信条件。
按照小微企业贷款类别、期限、风险控制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贷款定价机制,对优良小微企业给予5%--10%的利率优惠。
办理小微企业业务时,除按上级规定收取一定费用外,严禁收取企业其他费用。凡发现一次违规收费的,对责任人处以10到50倍的经济处罚。
由于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该社业务管理部经理刘建军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1年度资本活市先进个人”;今年3月份,又被河南省银监局授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先进个人”。
如今,遍布怀川大地的小微企业犹如百花苑中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农信园丁的辛勤培育下,正吐露芬芳,茁壮成长。
通讯员 樊道军 李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