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见习记者 王水涛
说起人民警察,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勇斗歹徒、千里追凶的英雄形象。但是,还有这样一些警察,他们每天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走访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帮群众做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他们就是被山里村民称为“平安使者”的社区民警。
武钢警务室是中站派出所社区警务三中队下辖的一个警务室,它的辖区都是山区,9230口人居住在37个自然村,37个自然村分布在方圆72平方公里的大山之中。
4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中站区龙洞街道办事处的武钢警务室。警务室里的办公桌上摆放的一个个蓝色文件夹吸引了记者,《接待群众报案求助登记簿》、《受理群众申请登记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登记簿》……一本本工作台账详细地记录着社区民警石群山、常鹏的日常工作。在其中一本工作台账上,记录着“3月27日,村民梁长斌申请为10岁的儿子办理户口”,受理意见一栏上写着“现已受理”。
石群山说:“山里的村民平时认识不到户口的重要性,再加上交通不便,有些人到了二三十岁还是‘黑户’,有些人因为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医保和低保等政策,才想起来补办户口。”
然而,补办户口不仅路途较远,而且手续复杂。为了避免村民来回奔波,石群山和常鹏成了他们的代办员。多次走访、调查清楚补办人员的基本信息后,石群山和常鹏会带着需要的表格到村民家里让他们填写,等到户口补办好以后再把户口簿送到村民家里。“每年至少要给山里的村民代办60多次户口,平均每个月还要办理20多个身份证。如果让村民去办,可能七八趟也办不好,我们给他们代办,两三趟就能办好了。”石群山说。
中站派出所社区警务三中队中队长许可说,处理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走访困难群众,帮助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治安消防排查等是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除了为村民办理户口、身份证这些琐事外,社区民警每周还要走访25户村民。
然而,石群山和常鹏所在的武钢警务室所管辖的区域都是山区,面积大、村落分散、交通不便。2011年,为了方便社区民警工作,公安部门为每名社区民警配发了一辆警务自行车。石群山和常鹏也领到了自己的警务自行车。可是,面对崭新的警务自行车,他俩谁也高兴不起来。“山区面积大,而且山路陡峭曲折,有些车况不好的汽车还上不去,骑自行车走访根本不现实。”他们的话中流露着几许无奈。
交通的不便并没有让石群山和常鹏减少走访群众的次数,私车公用成了他们出行的常态。“我们每个月开着自己的车进山走访,一个月下来要贴300块钱的油费。”石群山说。
15时20分,记者和石群山、常鹏坐着从中站派出所社区警务三中队借来的一辆面包车向10公里外的桑园村进发。途经一些村庄时,记者在路边可以看到贴着石群山和常鹏照片的牌子,上面有他们的姓名和电话。“有时遇到紧急情况,村民们不打110,而是直接给我们打电话。”石群山说,“有时候来山里旅游的人迷路了,在路边看到我们的电话也会给我们打。”
山路顺着山势蜿蜒曲折,有的弯道甚至超过90度,汽车在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的山路上行驶40多分钟后,终于来到了桑园村。
车刚在村口停下,站在坡地上的一个村民就大声跟石群山打招呼:“群山啊,你啥时候下山,捎个人吧?”该村民问。
“一会儿就走,走的时候叫你一声。”石群山爽快地答应着。
走进桑园村党支部书记许明富的家里,石群山向许明富了解了桑园村的近况。了解完后,石群山叫上要下山的那个村民离开了。在回去的路上,一些路边的村民看到坐在车上的石群山,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我当了8年的社区民警,这里的村民几乎都认识我,他们遇到什么事也喜欢打电话找我。”石群山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