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永利、屈文俊)近日,沁阳市教育局举行了中小学联盟集团化发展启动仪式,沁阳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被组建成8个教育联盟集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提升,在城乡办学条件实现基本均衡后,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学校的带动作用,促进义务教育更加均衡、高位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的教育新课题。沁阳市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区域联盟、城乡捆绑”发展模式,以“围绕一个中心,确保五个均衡”为原则,即由一所城区或乡镇优质学校牵头,根据办学规模、地理位置、生源分布、教育质量和发展态势,通过有序选择或双向选择的方式,分别组建了外国语中学、实验中学、第一小学、北区小学等8个教育联盟集团。
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曙光表示,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既是促进义务教育高层次发展的创新举措,更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一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果。通过区域性优化、共享教育资源,建立稳控生源的新机制,探索加强管理的新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二是要促进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通过提高集团整体教育质量,紧紧抓住“优质均衡、共同提高”的发展核心,着力改变目前质量不平衡的现状。三是要促进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通过采取“双法人”模式,创新集团管理,成立集团理事会,组织开展互派师资、统一教学、成果共享等校际交流活动。四是要促进教师队伍焕发新活力。通过重点加强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师能,激发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内在活力。五是要赋予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通过发扬壮大龙头学校的特色或集团优势,既传承、借鉴集团优势文化,又再生集团发展新文化,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六是要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新品牌。通过认真研究成员学校校情,结合历史传统、人文资源等优势,客观定位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实现“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
“我们和城区学校结成了‘亲戚’,将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进城‘攀亲’,把榜样的引领带动和自身的努力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沁阳市第九中学校长徐建军高兴地说。其他校长也纷纷表示,一定要利用好集团化的发展平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